“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还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处理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务实推进与舆论引导的关系等。这些思想高屋建瓴,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提供了指南。
文化交流合作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交流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要抓住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新机遇,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形成更有利于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乃至走向世界的文化氛围。
文化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实现民心相通,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通商互信之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它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全面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现状及利益诉求,从而起到消除偏见、化解歧见、增进共识的效果。
文化交流合作可以为经贸合作共赢提供“润滑剂”。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合作,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从而才能更好地加强经贸合作。近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立足现有基础,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充分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交流交往,夯实经贸乃至社会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文化交流合作可以提升我国形象。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交流合作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升的过程。我们要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做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的前景对接起来,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以“中国智慧”丰富人类文明。
进一步推动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发挥“人文先行”的优势,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有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重要契机,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
坚持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并举,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人文交流合作也是。要真正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要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新闻、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有机统一,让世界不仅了解一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国,还要了解一个文化的中国、多彩的中国、博大的中国。
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苟日新日日新、与时俱进的世界观,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追求,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等,极大激发了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厚重的中国色彩和中国气质,为各国人民所广泛认同。我们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走出去中加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广泛借鉴各国文化优秀成果,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中华文化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也是在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互鉴中发展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高度重视文化交流合作,就要正确处理“中”和“外”的关系,既立足本土,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又面向世界,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敞开胸襟、放眼世界,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使其长处和精华为我所用。
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持之以恒讲好中国故事。“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务实推进阶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求真务实,大胆前行;又要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各种方式,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着力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突出“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通过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等各种方式,巩固和扩大我国同沿线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刘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