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扶持 > 行政解读 > 行政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谨如  2017-08-17

新华社合肥7月7日电(记者 程士华 董雪)旅客需求10秒响应、10万平方米候车厅尽收眼底、设备运维损毁故障悉在掌握——有了“天眼”系统这个黑科技,安徽省最大的高铁站合肥南站应对暑运客流到来时显得紧张有序。

7月初的合肥十分炎热,但火车站的秩序却井井有条。

“候23候23,这边有旅客需要轮椅。”进站口处的客运员手持巡更仪呼叫,后台迅速回应,并且在短短几分钟后就将轮椅送到了旅客面前。这些都得益于车站的智慧网格化管理系统。

手机大小的巡更仪被称作系统的“传输神经”,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和面对面视频等多种呼叫模式,克服了原本对讲机有效半径小,频率单一易占线的不足。“这个系统大大提高了我们服务旅客的效率。”客运员杨娟娟说。

据介绍,该系统在合肥南站被称为“网格化客运管理系统”,就是将站区主站经营单位在候车层、站台层、出口层等分类之下进一步划分成为89个网格区,客运员每一小时检查一遍各自负责小单位的设备设施,使用巡更仪扫描固定巡更点的二维码上传故障报修信息至综控和维修方。据杨娟娟介绍,以前的老方法是在巡更点用一个小本子记录报修信息,工作人员到时间就过来看,运转时间较长。现在天眼系统信息上传快、处理快,较好地解决了前述问题。

合肥南站客运车间副主任刘勇告诉记者:“全国各大高铁车站都来观摩学习我们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车站管理的信息系统。”

为更加系统直观地了解该系统,记者来到系统“大脑”——综控室。在综控室的大屏幕上,记者可直观地查看所有客运员检查工作完成和设备故障的维修进展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综控的大数据平台。不同部门各自负责车站不同类设备设施的维修工作,综控对其各自设备设施发生故障的大数据统计集中体现了其产品的使用状况,进一步反馈于企业将作用于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维护。

提升服务质量、创新车站管理、平稳迎来暑运高峰……尽管投入使用仅一年,天眼系统在合肥南站管理中已经发挥了显著效果。合肥站副站长李传宝表示,2014年112日合肥南站开行之时,仅有7对高铁,日送客量4000多人。如今,开行的车队已经超过了130对,日均送客量6万人,最高峰超过9.6万人。合肥南高铁站发展速度有目共睹,高铁服务也得努力赶超高铁速度。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