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比中经贸委副主席李德汉家中做客并同比方友好人士座谈。图为李克强与李德汉握手。中新社发张蔚然 摄
中新社布鲁塞尔5月2日电 题:李克强对话比利时友人:“我们的未来可以飞得更高”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沈晨
“李副总理,我们可以说是一家人,您姓李,我也姓李。我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是李德汉,大家都叫我‘老李’。”
5月2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专程驱车前往比利时对华友好人士、比中经贸委副主席李德汉家中做客,并与中比友好人士座谈。李德汉的一番话逗乐了现场所有人。
“很高兴今天能到我的比利时同姓本家做客。我们之间可以说已经有了亲戚的关系。”李克强回应道。
今年79岁的李德汉长期致力于比中友好,迄今已访华70余次。1963年,他应邀访华出席中国国庆招待会,曾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在天安门城楼出席国庆盛典。
在“老李”眼中,中国就是他的“第二祖国”,家中的设计也有着浓郁中国风:客厅里错落摆放着唐代仕女彩陶、“国色天香”牡丹屏风,印有“鱼戏莲叶间”图案的中式台灯、多套中国瓷器,立柜上画着中国古人赏春、游湖、茶叙的场面,书架上有不少关于中国的书。
李德汉告诉李克强,有很多东西把他和中国联系到一起,比如对当今世界的看法,对未来发展的看法。他愉快地向李克强回忆起自上世纪50年代起多次访华的经历。1955年,22岁的李德汉作为比利时青年共产主义联盟的领导人之一首次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把当时的合影拿给李克强看。
“你没有大的变化。这说明,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你对中国的友好感情没有变化,中比的友谊没有变化,也不会变化。”李克强说。
风云60年,李德汉一直是中国的坚定支持者。他告诉李克强,1972年中比建交前夕,比利时对新中国可谓是 “两眼一抹黑”,李德汉特地带着中国使馆代办人员去采购物品。
“中国驻比利时使馆的第一辆车就是以他(李德汉)的名义去买的。”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廖力强补充说。
“你做为一个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外国人,身体力行地维护一个中国政策,我们受到感动,你永远是中国的朋友。你见证的历史是一部活的历史,历史是应该被尊重的。”李克强说。
李克强建议李德汉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传承给两国青年。
现场的其他中比友好人士也跟中国有很深的渊源,第一个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法语的比利时教授贝湖就是其中之一,他跟李克强分享了自己心里的“牵挂”。
1962年,贝湖第一次访华。他回忆说,当时中国的处境非常艰难,学生们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们还是非常努力地学习。
“现在我再去北外,看到它已经成为一个像美国大学一样现代化的大学,各方面设施非常先进。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有6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的时候,您无法想象我当时多么喜悦,我马上就回想起我的那些学生们。”贝湖动容地说起自己的感触。
“我相信,当时在我们遭受了困难的时候,你一定给了中国学生生活上的帮助。”李克强说。
贝湖点了点头。据介绍,李德汉、贝湖和其他比利时朋友们筹资设立了奖学金,前后共资助114位中国学生到比利时留学。贝湖说自己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现在不断地发展,越来越繁荣。
李德汉的儿子、知名指挥家艾瑞克也已访华20多次,指挥过中国很多乐队,现在他已成为江苏省交响乐团的签约指挥,7月将赴南京工作。
了解几位比利时老朋友们的经历之后,李克强感触颇多。
“50年前要克服重重困难来发展中比友谊,现在有着非常好的大环境。我们更加坚信,中比友谊的大军会越来越壮大,我们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和美好。感谢大家始终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李克强说。
李克强特地告诉艾瑞克,“相信你在中国会赢得很多观众,不仅是因为你的音乐天才,还因为你有中比友好的深厚背景。”
座谈的最后,比利时鲁汶大学汉语系大三学生乔琳用小提琴演奏了一段《凤阳花鼓》,这是一种来自李克强家乡的民曲。李德汉的儿媳安娜为大家演奏了中国乐曲《良宵》,悠扬的乐声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临别之际,李克强送给李德汉的孙子一只中国风筝,“它代表我们的未来可以飞得更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