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鹏供图
袁天鹏供图
寇延丁向左边比了下手势:“他这边,再向更远处延伸,我们称之为议事规则,是民主。”
她看向另一边,又比了比:“从他再往后推,是南塘,是中国农村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纠结。”
左边是身穿浅灰色西装的袁天鹏。几年前,他留美归来后翻译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这是美国最广受承认的议事规范,“大到国民大会,小到小学班会”都可使用。
另一边坐着安徽阜阳南塘村村民杨云标。
这是4月25日,新书《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研讨会正在人民大学一间会议室里举行。
坐在中间的寇延丁本人,是“下乡”的记录者,也是连结这两端的“媒婆”。如今,人们只需要翻开书,就能知道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洋规则”和“土问题”如何走到了一起。
2008年,袁天鹏带着自己翻译的大厚书走进南塘村。那本582页的著作对如何提出议事事项、如何听取和发表意见、如何提出动议和如何表决,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它本质上就是会议上的法治,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谨慎仔细地平衡组织和会议当中人或者人群的权利。”
不过,当这一大段话碰上南塘,最终只变成一件事:这辈子没少开会的中国农民开始重新“学开会”。他们学着破除“领导说了算”的老观念,学着如何在平权的会议里高效地作决定,学着如何尊重自己的权利也尊重他人的权利,学着如何在面朝田地的生活中真正实践“民主”这个大词。
“对于我们经常思考民主现状问题的人,这一棒子是有力度的。”研讨会主持人、北京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说。他甚至还干脆地表示:“如果以后谁要再问我民主怎么办,我就直接把这本书递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