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首期道路沥青化改造、二期6字型道路、下穿铁路框架桥、公和安置区等公共基础设施顺利建成,24小时读享空间、共享单车、粤运客运站等生活配套设施全面布局,广汽、广药、轻工、万宝等一批知名国企纷纷落户园区,东电化、恒一、湘大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投产,紫晶存储、富源科技、分子态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成功上市……近年来,在穗梅两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梅产业园牢固树立“重实体、兴实业”的理念,积极借力穗梅产业共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实现集中供气供热和废水100%集中处理,持续在招商引资、公共基础配套建设、创新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园区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6.2亿元、税收7.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9亿元、全口径税收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1%、17.3%和3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
坚守环保底线 建设绿色生态园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园区认真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始终坚守环保底线,做好“生态+”文章,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
绿色招商门槛高。宁可发展慢一点,也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绝不以降低入园门槛为优惠条件,园区一直秉承这种理念。在招商引资团队中,环保专业人员是不可或缺的成员;在项目入园评审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这一做法,不仅没有影响客商热情,反而吸引了王老吉、广药采芝林、金海康高端健康食品等更多对环境要求高的绿色项目落地。
环保设施超前布局。现有的一座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人工湿地加快建设,预计今年底前完工;同时还谋划新建两座污水处理厂,确保满足园区二期新落户企业需求。
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园区作为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和工艺,淘汰了一批企业锅炉和落后电机,引进了中燃燃气公司、迪森热能公司,逐步实现集中供气和供热,走出了一条节能、减排、降耗的绿色发展之路。
深化产业共建 培育打造产业集群
项目是园区的生命线,是园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项目越多、越大,园区发展就越有后劲。在新一轮产业共建中,广梅产业园严格按照省、广州以及梅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来园调研的部署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引领园区发展,以推进产业链跨区域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产业共建作为主攻方向,以“园中园”建设作为主要抓手,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积极探索总部、研发和孵化环节在珠三角,制造和生产环节在梅州的共建模式。2013年11月至2017年9月,园区共引进产业项目72个(其中投资1-10亿元项目39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14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43亿元、年税收15.4亿元。
“从原中央苏区政策、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政策、‘实体经济十条’,到广州市鼓励企业到园区投资实施办法、广州市对市属国有企业到园区投资给予扶持资金及业绩考核支持政策以及针对园区‘园中园’出台的专门政策,再到梅州进一步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园区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广梅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政策是园区发展的强心剂,有力推动珠三角企业快速转移,更成为入园企业做强做大的坚强支撑。
在园区政策叠加优势的驱动下,“园中园”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广汽零部件产业园已落户7个项目,其中3个在建项目今年底将投产,其他项目已进场施工;广药大健康产业园已落户5个项目,其中王老吉原液提取基地项目今年底动工;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引进了广州轻工集团和万宝集团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项目筹建工作正按计划高效推进;食品饮料产业园在已有珠啤、伊利等企业的基础上,新引进金海康高端健康食品项目;广梅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引入广州宽带主干网络有限公司,打造广州政务云大数据异地容灾备份中心,正在拓展大数据服务外包业务,今年5月获评省级大数据产业园。
突出创新驱动 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在广梅产业园,新经济新业态已成为其整个产业生态中不可忽视的增长点,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领域涌现出金鹏、紫晶存储、中达生物、金柚康等一批高成长企业,为园区新经济发展打好了“创新基石”。今年来,广梅产业园严格按照年初全市创新驱动与加大有效投资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紧扣创新发展“八大抓手”工作要点,对标国家级高新区的建设标准,扬优势、补短板,狠抓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建设,有望2年内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新区。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利用广梅产业共建的机遇,依托中山大学红豆杉植物提取研发平台、金柚康金柚百分百高值化利用项目等创新平台,引导各类创新资源专业化集聚,推动华南绿色植物提取产业化基地和智慧小镇建设,打造多层次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嘉应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努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打造产学研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园区拥有省级研发机构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院士团队创新创业驿站1家。
大力培育创新企业。主动对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珠三角创新资源外溢到园区,促进穗梅两地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积极落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应用,加快更新换代,实现转型升级。全力做好高企和高企培育库企业的创新监测和跟踪辅导工作,加快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园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PCT专利申请数3个,发明专利授权数28个,专利授权数达122个。
积极引进创新人才。积极贯彻落实市人才新政“20条”,谋划实施“十佳百优”人才工程,加大对领军型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招引力度,吸引一批高精尖人才入驻园区。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园区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高新产业园区、宜居宜业新城”和梅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目前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50亿元,建成40公里的路网、标准厂房、商务中心、体育公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供变电站、集中供热系统、新梅江大桥等一批基础设施,形成一期与二期互联互通格局,产业承载力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园区以补齐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环境提升工程,以优质的公共服务配套、优美的园区环境,吸引高端企业布局,吸引和留住人才。一是高效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城市道路标准完成了沥青路改造和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园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二期土方平整等项目稳步推进,梅县公和安置区已建成并正组织群众回购。二是积极引进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广州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高标准推进广梅开发区医院、广梅开发区中心小学、广梅共建职业教育园、同心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高品质配置24小时读享空间、共享单车,在园区注入更多城市元素;举行中国新歌声海选、珠江啤酒音乐节等文体活动,打造园区良好人文环境。四是外围交通协调发展,以园区为核心的梅汕高铁、新机场、畲江至梅城快速干线等重点交通节点加快建设,兴华高速全线通车。
健全体制机制 理顺园区发展关系
推进简政放权。采用“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级财政和预结算,行使包括发改、规划、建设等11个市直部门下放的58项行政管理职权和启用22枚2号章审批职权,市工商、国土、质监等在园区设立分局,已构建了“办事不出园区”的一站式服务。
完善开发机制。成立梅州广梅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加快园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项目承载能力。成立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厂房建设、物业管理等工作,助推园区开发建设提质增速。
联动协调发展。园区规划成为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核心区,与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四个外围产业组团形成“一核四组团”空间发展格局,带动梅县、蕉岭、大埔3个集聚地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支持周边乡镇建设商业街和开展一江两岸环境整治,共同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吸引周边县市区劳动力逐步向园区转移,提高群众收入,带动就业脱贫。
做优企业服务 构建一流服务品牌
加快项目审批。制定签约项目责任落实表,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帮助企业跑办各类手续;建立并联审批机制,实行“互联网+核心材料”预审核,推行保姆式优质服务。
加大筹建力度。落实项目专员跟进机制,每周定期到现场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筹建微信群,主要领导亲自督导重点项目建设。园区党工委(扩大)会议将项目筹建工作列为固定议题,逢会必议、每议必决、有决必行。
加强用工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并免费为企业在梅州电视台、梅州日报、园区微信公众号以及58同城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
纯洁政商关系。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政务环境,杜绝“吃拿卡要”,做到既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又保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当前,广梅产业园正处在“二次创业”的新时代。下来,园区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提质增效目标任务,进一步筑牢实体经济发展载体,坚守环保底线,深化穗梅产业共建,加大有效投资,做大经济总量,努力为梅州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