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韩忠超(中)在田间调研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郭振华 ● 索杏利)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为适应其发展,掀起了一场合作制演变为股份制的改革热潮,昔日的农信社纷纷嬗变为农村商业银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的农村商业银行就是这改革践行者、探索者。
自2014年12月27日,宜阳农商银行正式挂牌开业以来,该行已经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2016年1至5月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经济形势,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各项存款余额50亿元,增幅25 %;各项贷款余额31亿元,增幅15.4%,实现利润总额10093万元。改革在该行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那么,作为一场改革,宜阳农商银行到底是如何实施的?其理念、制度与机制又是如何转换的?“破茧成蝶”的过程留下的又是怎样让人震撼的轨迹?
宜阳农商银行班子成员到企业调研
筹备: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故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辖9镇7乡1个办事处,369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洛河贯穿全境,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
2013年9月30日,宜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启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宜阳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制定筹建方案,明确分工,明确时限。
在改制组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固定资产确权。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农行与信用社财产分割等原因,导致房产土地手续不全,未能办理相关权证或权证不完善,最突出的有两种情况:一是能够确权,房产证土地证齐全、但需要变更名称和经国土资源局重新测量面积的有16处,原值1271万元;二是不能够确权。不能确权的情况又分三种:属于集体土地的有10处,原值542万元;属于区域划分致使管辖区域变更的有4处,原值133万元;属开发建设期的有5处,原值181万元。
为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按时完成固定资产确权工作,宜阳联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积极与县委、县政府汇报、沟通、联系,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召开协调会议6次,为农商银行固定资产确权开绿灯,使16处固定资产顺利确权,同时给予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对不能确权的属于集体土地的10处房产,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级请示,由政府协调到省国土局办理手续,经省国土局批准确权;对不能确权的属于其他区域管辖的4处房产,通过政府协调到洛阳市土地部门审批进行确权;对不能确权属开发建设期的5处房产,督促开发商在房屋建成后对土地进行分割办理房产证,在此期间先由主管部门出具证明。
难关,一道道攻克;问题,一项项解决,在固定资产确权上,宜阳联社上下拿出了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展示了“不怕千难万险,不辞千辛万苦,能够千方百计”改革者的风采。
2014年6月18日,该社获得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筹建批复。宜阳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又马不停蹄,迅即列出开业事项明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三会一层”的职责,制定36项制度,细化45项流程,召开创立大会,选举产生宜阳农商银行首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副行长,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于2014年11月17日顺利获得开业批复。宜阳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难关,办理金融许可证、更换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刻制行政公章和业务公章、党委及党支部印章,制作门牌,更换门头,搬迁办公新址,经过15个月紧张而有序的筹建、开业准备工作,于2014年12月27日如期挂牌开业。
董事长韩忠超(右二)到服装厂进行贷后检查
改制: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
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宜阳农商银行坚持审慎经营、科学发展的宗旨,把农信社的传统优势与农商银行的制度优势紧密结合并有效发挥,实现业务经营和改革发展的新跨越、新突破,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形象,向管理要品牌。
——夯实发展基础。制定完善45项制度,重新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使流程不虚设、制度不棚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理念,举办内部外部培训,引领业务发展;实行会计主管月例会制度,夯实基础管理;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分月分批进行岗位轮换156人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组织2次接管制审计、4次序时稽核、4次突击检查、8次专项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合规经营。同时,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召开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8次、监事会4次,经营班子会议45次,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为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广拓收入渠道。既注重做好传统业务,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又重视业务创新,广拓收入渠道,增加收入来源。通过向外借力、申请支农再贷款增加利差收入,办理委托贷款、保函、代理押运、代签承兑、代理保险增加业务收入,仅货币市场业务一项收入就达1.1亿元。
——推广普惠金融。坚持“立足宜阳,服务宜阳,发展宜阳”的战略定位,以“三大工程”建设为切入点,把宜农惠商贯彻落实到支持“三农”发展上。首先围绕传统农业,巩固三大基地,实现配套支持,保证良性发展,重点支持花生、烟叶、辣椒等种植,培育稳定优质客户,逐步实现了政府增收,农民增效,银行增盈的“三赢”局面。其次研究市场动向,打造“支农精品工程”。围绕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做文章,走科技强农、科技兴农之路。第三围绕地方经济特色,支持丰李的建筑业、赵保的文化传媒业、张坞的药材批发、盐镇的客运业、洛河沿岸的水力发电,逐渐成为规模化发展趋势,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围绕“三大工程建设”,打造诚信环境。推广“金燕快贷通”、“巾帼致富贷”和“惠贷通”业务,鼓励农民创业。
——建设标杆网点。在全辖开展标杆网点打造活动,硬件建设与软件服务齐头并进。以社区银行为抓手,完善服务功能,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实行“三看三笑”服务,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采取神秘人暗访、调阅监控、现场检查、交叉观摩、服务报告、问卷调查、服务评比等形式,提升客户满意度,2015年宜阳农商银行被河南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评为全省9家标杆行社之一。
——打造阳光银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缴纳各项税款共计3847万元。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采取“帮一把送上路扶一程”的办法,帮企业向金融办申请还贷周转金9600万元,解决客户燃眉之急。召开银企洽谈会,与20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总金额20400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与宜阳县总工会联合在4个网点设立“劳动者驿站”,在32个网点建立32个爱心车棚。开展大规模的金融宣传36次,维护消费者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行长高现龙(右一)调研蔬菜基地
廉洁: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事成于气正,业兴于风清。宜阳农商银行把作风建设与业务经营改革发展同安排共部署,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抓,明确一把手抓全面、全面抓,主管领导抓具体、具体抓,负责部门抓深入、深入抓,采取多种形式多项措施,让每一个农商银行员工都能牢记规矩担当,廉洁从业,为农商银行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使宜阳农商银行保持一片净土。
为此,该行建立了一个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中层干部廉政约谈2次,签订“3个责任书”,紧盯“四风”新动向,采取有效措施,抵制不良之风。开展五种教育活动:学习三本书,参观甘棠廉政教育基地,到洛阳看守所进行警示教育,举办党风廉政建设演讲比赛,举办法律、道德讲座,使员工坚守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和制度底线。明确“三责”,落实“三责”,严格落实党委及分管领导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自律责任。采取七种措施: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动员会,开展全员廉洁自律自查,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评比,表彰党风廉政建设先进标兵,处理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印发宜阳农商银行廉政教育专刊等。
在此基础上,全面组织检查活动:对信贷、风险、财务、人事等部门工作进行检查,对员工经商办企业进行检查,对员工参与非法集资进行排查,对收受礼金、红包等物品行为进行抽查,对公车私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方面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检查,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责任追究情况进行落实,对全辖服务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该行对违反优质服务标准、安全保卫制度、信贷管理制度35人次进行处理,其中党员15人次,记过1人次,下岗3人次,通报批评31人次。
一千多年前,李贺曾写下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诗句,而这恰恰成为了宜阳农商银行立志改革,阔步向前的生动写照。锦屏山下,洛水河畔,宜阳农商银行正凭借着新一轮改革的浩浩东风,编织着富民为民的梦想,谱写着壮丽的金融诗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