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返之下且拉锯不前,市场热度却远未达到“升温”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决定了新基金的发行难有起色。
不过,理财不二牛发现,低调了很多年的,今年再度成为各大的突破口,那么“曲线救国”的思路能否带来奇效呢?()
新遇低位
今年以来,A股市场缺乏系统性机会、债券市场面临深度调整,投资者情绪每况愈下,新基金的发行也显现下行趋势。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共428只新基金发行,首募总规模达到4320.57亿份。具体看来,1月~7月,每月发行的新基金数量依次为78只、45只、65只、76只、86只、43只和35只;每月新基金首募总规模依次为749.11亿份、413.67亿份、623.54亿份、656.42亿份、1028.09亿份、345.39亿份和504.34亿份;每月平均首募规模依次为9.6亿份、9.19亿份、9.59亿份、8.64亿份、11.95亿份、8.03亿份和14.41亿份。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6月开始,新基金发行逐步滑落。相比5月,6月新基金数量环比下滑五成,7月更是下滑近六成,达到59%;首募总规模方面,6月环比下滑66%,7月下滑51%。
从发行的基金产品类型看,因仓位更加灵活更能适应市场节奏,今年基金公司发行数量最多的基金为,数量达到226只,紧随其后的是,为139只。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前7个月中,仅6月未发行基金,其余每月均有QDII基金发行,1~7月的发行数量分别为1只、3只、1只、1只、3只、0只和1只。
从新基金认购期限来看,无论是权益类还是固收类基金,认购期限也持续拉长。公开数据显示,7月发行的25只基金中,平均认购天数为23.36天,且无论是权益类基金平均28.71天的认购天数,还是固收类基金14.18的认购天数,都创造了今年以来最长的平均认购期。
基金公司同打“定投牌”
虽然新基金发行遇冷,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新基金是市场情绪的,可以作为逆向投资的参考。在“好做不好卖”的时点,多数基金公司开始寻找新型营销策略,既期望在发行低谷找到新的出路,同时也让客户在低位介入,就在此时重回大众视野。
在6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大同证券签署开放式基金代销协议。根据协议,大同证券自今年6月14日起,对投资者办理嘉实基金旗下产品的定投等业务。7月19日,又增加杭州数米为其代销机构并开展定投业务。据统计,这已是嘉实基金在7月以来第六次增加机构开发定投。
不仅是嘉实基金,也推出定投基金零费率优惠政策。新华、泰信、浦银安盛等基金公司同在6月发布公告,表示旗下部分基金在陆金所资管开通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并参加费率优惠活动。另外,原就持有定投业务,此番也加开“定投通”。
如果基金持续陷入营销困境,那么就会有大作为。上海某基金分析师认为,定投看似每次申购量不大,但该业务具有稳定性、累积性和营销低成本的优势,积少成多,汇小流为大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基金定投就会成为基金持续营销的主流方式。基金公司在此时大力推广基金定投,也可以为其增加新客户和资金来源。
那么基金公司力推的定投,是否为基金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增量资金,是否实现了销售增加?
融通基金相关人士向理财不二牛表示,单就数据来看,今年新增客户数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速。融通基金在定投业务考核上,不仅关注扣款数据,更关注有多少投资者能长期坚持定投,减少客户流失率。“定投作为一种理财方式,与对基金产品的一次性认(申)购相比,更为复杂。且其投资理念、投资纪律与一次性投资有很多地方是迥然相异的。如果投资者对定投理解不充分,往往在市场大跌,这个原本是加码良机的时候断供,就没有达到定投理财的目标。这就要求基金公司不能将基金定投简单作为一种手段,而是一种需要深入向投资者普及的理财方式。”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则表示,宏观比较来看,参加定投的人数确实是增加趋势,但定投对很多小白投资者来说还比较陌生。今年以来,华夏基金一直在各种渠道,如微信等媒介做定投的投资者教育,不过见效可能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责任编辑:DF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