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明确2018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农业生产救灾及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等,支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2018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支持开展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
一、支持耕地地力保护
2016年起,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即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三项补贴政策合一之后,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另外80%加上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可以真正做到“谁种粮谁受益”。
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探索将补贴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的机制,引导农民自觉提升耕地地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结合黑土地保护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政策统筹实施,多措并举提升耕地质量。
二、支持开展农机购置补贴
中央财政资金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5大类42个小类137个品目,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实行补贴范围内机具敞开补贴,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逐步将区域内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需求量小的机具品目剔除补贴范围。
三、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开展以下3项工作:
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2018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2400万亩。其中,轮作试点2000万亩,继续在东北四省区实施,同时鼓励长江流域开展稻油、稻菜、稻肥轮作;休耕试点400万亩,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加上地方自主开展的轮作休耕,总面积达到3000万亩。
粮改饲试点
继续在“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开展试点,实施面积1200万亩。补助对象为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户或专业青贮饲料收贮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玉米种植面积大、牛羊饲养基础好、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的县整体推进,采取以养带种的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
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
继续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为重点,加强产地与产品重金属监测,推广VIP(品种替代、灌溉水源净化、PH值调节)等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模式。推行种植结构调整,实施耕地休耕试点。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戳链接了解更多:从中央到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掀起热潮,拿学历还有补助!)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遴选一批培育示范基地、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试点,在北京、河北等8个省份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
探索以政府购买的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工作。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开展在线学习和跟踪服务试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五、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开展以下4项工作:
(戳链接了解更多:农村产业融合,哪些方式更靠谱、赚得多?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权威报告)
1、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
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
2、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重点支持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净化、分级、包装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
3、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
支持河北、内蒙古等省份研发推广马铃薯全粉(薯泥、薯浆)不同配比的主食产品,根据配比情况合理测算补助标准。
4、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
支持吉林、黑龙江等5个省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益农信息社予以适当补奖。整省推进示范要严格按照“六有”标准建设益农信息社,优先覆盖贫困地区,到2018年底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
六、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
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主要开展5项工作:
1、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兼顾薯类大豆、杂粮杂豆、棉油糖、菜果茶等品种,选择地方积极性高、工作推进力度大的县开展整建制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通过物化投入、开展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指导服务等措施,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探索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全产业链”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全县域”生产水平提升,努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2、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支持实施意愿较高、完成任务好的农业县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建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集成示范推广应用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创新方式方法,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育机制,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开展农机深松整地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先作业后补助的方式实施,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保证深松作业质量,提高监管工作效率。要合理确定补助标准,原则上每亩不宜超过25元,具体由各省根据作业成本情况科学确定。
4、推广旱作农业和地膜清洁生产技术
加快建立地膜使用和回收利用机制,在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全面开展废旧地膜回收整县推进试点。以棉花、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为重点,示范推广地膜覆盖、集雨补灌、抗旱抗逆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区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
5、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继续支持2017年启动的100个县推进试点,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再遴选50个县纳入试点范围。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有机肥统供统施等社会化服务,探索一批“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生产运营模式,促进果菜茶提质增效和资源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