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金扶持 > 补助资金 > 补助资金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2

台湾金管会的邱淑贞称,监管部门已责令当地银行更谨慎地销售此类衍生产品,基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限定购买额度,并确保客户理解产品的潜在损失风险。台湾并非唯一关注此类产品销售情况的地区,近年来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人民币存款量快速增长。

凤凰财经综合 华尔街日报18日消息,台湾监管机构称,将严厉惩罚一家向企业销售复杂衍生产品的本地银行,因为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这些规模数以十亿计、押注的杠杆产品正在给客户带来巨大损失。

台湾监督管理委员会(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简称:金管会)未具体指明是这家银行,但是金管会主委曾铭宗在周四的一次立法院听证会上称,这家银行唯利是图,误导客户并令他们过度投资这些产品,银行从中获取高额佣金。

在过去两年中,这些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它们从升值中获益,并给买家们带来额外收益。由于与大陆联系紧密,台湾企业买入这些产品的规模尤其之大。但是,今年人民币意外走低使得许多此类产品令投资者蒙受大量损失。

亚洲其他地区同样如此。由于此前押注人民币单边走势策略的流行,人民币存款规模也一直在快速增长。

对这家台湾本地银行提出批评的背景是,当地金融监管机构正在对这些杠杆产品进行调查。金管会银行局副局长邱淑贞称,由于这种被称为“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令中小企业开始蒙受账面损失,其中一些企业开始投诉,并引发台湾监管机构进行调查。监管机构称,出售合约的银行并没有令这些中小企业完全意识到产品的风险和复杂性。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估计,2013年得到交易的此类合同价值近2,500亿美元。2013年也是这种产品蓬勃发展的一年。该行称,2014年此类合同的交易规模已达800亿至1,000亿美元。

金管会称,这种产品起初是为了帮助对冲波动,但是台湾银行将这些产品出售给没有此类需求的客户,被用作押注人民币走高的投机性投资。如果人民币走强,那么投资者就会按月获得收益,但是由于这种押注方法本身是杠杆策略,因此一旦亏损,损失会快速累积。

各银行中与企业财资部打交道的部门负责销售此类产品,近年来企业的该类部门已成为银行收入的一大来源。

然而今年中国央行出人意料地推动人民币下行以阻止投机者将资金注入该国经济,此类产品因此令投资者蒙受损失。人民币在自2005年累计升值超过30%以后,2014年贬值累计已达2.7%。

台湾金管会的邱淑贞称,监管部门已责令当地银行更谨慎地销售此类衍生产品,基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限定购买额度,并确保客户理解产品的潜在损失风险。

台湾并非唯一关注此类产品销售情况的地区,近年来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人民币存款量快速增长。

去年台湾人民币存款规模已增至人民币2,680亿元;截至2013年12月,新加坡人民币存款总额约人民币2,000亿元。当地监管部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称,尚未收到任何针对银行出售的人民币相关产品的投诉,但表示有可能对投资产品的销售方式进行评估。

目前韩国的人民币存款总量达到了创纪录的人民币490亿元,当地监管部门称,正在对中国和巴克莱集团(Barclays PLC)驻当地的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调查。据一位熟悉调查情况的人士称,监管部门担心中国的银行会引导韩国的人民币存款流向其中国业务,进而使韩国存款者蒙受损失的风险加大。

截至2月份,人民币主要离岸交易中心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额已升至人民币9,200亿元。香港金融管理局拒绝就其是否正调查人民币产品销售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