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金扶持 > 补助资金 > 补助资金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2

世界级规模的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当然是超越香港乃至整个中华圈的 而无论是2013年的传闻,还是这一次的重组方案,之所以会引起舆论对李嘉诚撤资的担忧,其实隐含着港人对自身经济地位滑落的担忧。

凤凰财经讯 彭博商业周刊刊文称,舆论对李嘉诚撤资的担忧,其实隐藏着港人对自身经济地位滑落的担忧。

1月9日,李嘉诚宣布旗下两大集团重组,并拆分成两家新集团,分别为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地)。长和将持有此前两家公司的非地产业务,包括港口、电讯、零售、基建、能源和动产租赁等;长地则将持有两公司的地产业务。合并完成后,长地将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不过,重组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家新公司的注册地为开曼群岛。

注册地的变动,又将李嘉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舆论对李嘉诚撤资的讨论并非“太阳下的新事”。2013年,有关他从香港、内地撤资的传闻一度盛嚣尘上。为此,低调的“超人”罕见地邀约南方报业进行专访澄清。那也是“超人”5年来首次接受专访。

李嘉诚变更注册地的行为,从法律上说,两大集团已是事实上的在港“外资企业”。不过,我们并不需要对这一举动给予过多解读,更不必以“阴谋论”的态度去揣测“世纪大重组”背后的秘密。因为,无论是重组,还是改变注册地,无非都是企业转型中的常规动作。

从重组方案来看,李嘉诚无疑是想要进一步梳理“李家王朝”的内部业务。此前,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太多业务存在交叉重复,重组后,两大集团的业务分类也更加清晰,地产业务与非地产业务分属两个集团来操作,避免了此前的内部竞争或利益输送等嫌疑,企业运作也更加透明。所以,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李嘉诚实施的这一重组方案实属重大利好。对此,市场也做出了正确解读,在1月12日的交易中,长实、和黄涨幅均超过10%,并带动当日恒生指数大涨,一度越过24000点。

而改变注册地,也不过是李嘉诚的必然选择。李嘉诚管理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两大集团早已经是世界级企业,根据最新数据,它们的合计市值超过6600亿港元,几乎是大陆巨头平安集团的两倍。这样规模的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当然是超越香港乃至于整个圈的。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没有哪家世界级企业的管理者,会将发展和投资的目光局限于一隅。事实上,李嘉诚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海外:2010年,他以91亿,购得英国电力企业EDF Energy的电网资产;2013年,李嘉诚旗下长和系先后收购爱尔兰02电讯业务、荷兰最大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以及新西兰第二大废物管理公司Enviro Waste。除去公共服务业外,李嘉诚在新科技领域近年来也频频出手,投资Facebook和美国人造蛋公司就是其中最为知名的案例。这样来看,两大集团的注册地改换至开曼群岛,不过是李嘉诚“全球化战略”中的一步而已,实在不需大惊小怪。

至于选择在开曼群岛注册,更是步了许多知名企业的后尘。如果要将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中国企业名单开列出来,我们会许多熟悉的名字: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再将名单延伸到海外,还会有更多惊喜发现:可口可乐、宝洁、英特尔。我相信每个看了这份名单的人,都会对舆论炒作“李嘉诚撤退”而付之一笑。毕竟不会有人认为,可口可乐不再是一家美国公司?阿里巴巴不再是一家中国公司?

其实,仔细分析李嘉诚的公司业务,也就不会对他的“撤离”杞人忧天了。就在2014年年底,长江实业刚刚投资2.7亿港元,购入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中航国际9.74%的股份,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另外,在中国,李嘉诚两大集团持有的土地储备达到158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重组后,长地的主要业务仍然在大中华区。“超人”旗下两大集团在香港和内地的业务盘根错节,起码在看得见的时间内,两地业务仍是两大集团生存之本。

而无论是2013年的传闻,还是这一次的重组方案,之所以会引起舆论对李嘉诚撤资的担忧,其实隐含着港人对自身经济地位滑落的担忧。去年《经济学人》杂志举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正在逐渐被视为一个单一的经商地区,而取代原来的亚太地区。再加上国内三大自贸试验区的开放,香港传统的中国门户角色受到内地同等级城市的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香港企业家的“地标”,李嘉诚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引来过分关注。

这一点从去年年底的沪港通也能看清楚。作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工具,沪港通对香港维持亚太门户的传统领导地位极为重要,也因此在推进沪港通的开通方面,以港交所为代表的香港机构显然比以上交所为代表的内地机构要积极的多。不过,在沪港通正式启动以后,出现的交易规模低于预期、北上资金规模远超过南下资金等尴尬现象,同样说明香港市场的吸引力正在降低。

另外,多数人对“超人”转型给予过度解读,还在于他们仍在用传统的港商眼光来理解李嘉诚。去年7月,内地出版的一本《李嘉诚传:峥嵘》,虽然号称“最权威的李嘉诚传记”,却仍然按照邵逸夫、霍英东的故事套路塑造李嘉诚。事实上,李嘉诚作为亚洲首富(在2015年伊始超越马云重返亚洲第一),其眼光和雄心早就超越普通香港富翁。这从他近年频频在海外投资公共环保和高科技企业就可看出。2014年,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共投资15家初创企业,这些公司均分布在健康、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在线广告等新兴领域。

“超人”李嘉诚早就不是跟随政府,亦步亦趋投资地产、港口等传统的那个香港商人了,他已蜕变为一位放眼全球、紧跟技术尖端的企业家。正如他自己提及的,“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这么来看,区区1000多平方公里的香港,也就只能是一座无法容纳李嘉诚的“城”了。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