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周二(8月2日)发文表示,近期A股市场下挫被说成监管过细的恶果,这是未经论证的不负责任的说法。
没有近期的严格监管,从6月以来将有几十家公司进行跨界重组,变身变脸遭遇爆炒的将源源不断。没有监管,不知道有多少个明星匆忙组成的无利润公司将通过被收购,进行巨额套现。
针对明星证券化这个热点,深交所今年重新修订了2013年的《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1号——上市公司从事广播电影电视业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涉及收购演职人员及其关联方公司股权的,除披露标的公司估值基础、业绩承诺和补偿方式、商誉或无形资产的确认及减值摊销情况外,还应当披露演职人员及其关联方出资作价的依据、与其他投资者作价是否存在差异、演职人员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前述第一款的合作安排。”
两个事件使套现之路戛然而止,暴风科技对稻草熊的并购方案后来被证监会否决,和动撤回重组方案,这使试图模仿张国立、冯小刚的明星们成本与风险急速上升,当上升到一定程度,还不如直接提高演出报价来得更便捷,这就让明星回到了靠市场与人气获利的路上。
没有近期的监管,规避规则的类借壳事件会层出不穷。
截止7月22日,年内有593家公司遭到证监会问询,其中上交所有129家公司被问询,深交所有464家公司被问询。从交易所披露的函件类别来看,年报审核类问询函和重组类问询函占据了大头。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两市已有10多家上市公司发公告调整了重组方案,还有多家公司宣布终止,其中不少涉及重组和借壳上市。最新的被否决的类借壳案例是。
这些重组、这些收购里面,埋伏着多少利益,一旦这些利益成空,不知道有多少人跳脚嚎啕,而中介机构又减少了多少损失,那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少了多少机会。而有一些技术高手,通过抓短线交易机会获得回报,他们也不希望水太清,因为捕获的鱼虾会减少。
加强监管、信息公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会得罪权贵阶层,也会得罪利益中人,还会减少寻租空间,并且会得罪一帮自认为是市场派捍卫者的投资人士,或者假借市场为名捍卫自身利益的人士,真正的改革者会得罪很多人。但那些一直是A股炮灰的投资者就别夹在中间裹乱了,大声反对监管,不会给这些炮灰带来任何好处。
确实,有些监管举措有模糊之处。如类借壳公司也有成功的案例。7月21日晚,并购重组委公布2016年第48次会议审核结果,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组华创证券获得有条件通过,是近期少数成功通过的“类借壳”式重组案例。
《中国经济时报》7月28日报道,目前已曲线上市成功或正在筹划通过此种方式上市的券商至少还包括:安信证券、同信证券(后更名证券置入上市公司东方财富)、广州证券(通过持有广州证券67.2350%的控股股东越秀金融被置入上市公司广州友谊)、中山证券(66.05%股权被置入上市公司、华创证券、国盛证券、财富证券。置入因违规被否。
上述案例似乎引发了一个质疑,借壳重组底线是否模糊不清,是否有袒护自家孩子之嫌?是否对于传统行业过于严厉?
这是监管者必须要面对的质疑,这样的质疑会让监管者更加透明更加规范,但这些质疑,绝不会得出不需要监管的结论。
事实上,宝硕股份之所以重组成功,是因为按照的是老版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管理办法》,如果按照6月17日证监会新版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还有人提出,目前中国经济转型,意味着A股市场的蓝筹股也需要转型,那些因为历史原因死水一潭的上市公司,必须转向新行业谋求,否则A股市场将充斥着僵尸公司,不可能有前景。
这一论断比较搞笑,这些公司做不好自己的主营业务,转入到文化影视业金融行业就能做好了?要知道,影视业风险极高,大多数影片是亏本的,一帮玩票的想要挤走正牌只能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数情况必然出套现的妖蛾子。有前景的新兴行业,通常是护城河极宽的行业,不是有钱就能进入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允不允许游资在一定程度上操纵股价。一些短线市场人士对此颇有异议,每经援引的市场人士直言,上交所在日常监控中对盘中异常申报加强监管,意味着目前的游资操盘文化将受到极大冲击。目前盘中异常申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游资在拉抬股价过程中形成的“异常申报”,另一种是在打压股价时,也容易出现这种“异常申报”,特停与异常申报等会让游资操作趋于灭亡。
实体不赢利不能投、股市又受抑制,还能不能好好的在市场玩耍了?难道非要投?
监管挤压到一定程度,制度性疑问必然出现,应该怎么办,是顶层设计的任务。比如央企重组上市,大概不是证监会能做得了主的。
规范而严格的监管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看看互联网金融,开始一哄而上,受骗了找政府,现在基本一刀切,什么市场不市场,在信用不彰的市场,金融玩火就是找炮灰游戏,最终彻底丧失市场和信用。
(责任编辑:DF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