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金扶持 > 补助资金 > 补助资金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dhy  2016-08-04
对于中国而言,一种最需要避免的情形就是重蹈80-90年代日元国际化的覆辙:即在汇率处于低点时推动货币国际化,在国际化过程中伴随着本币升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资金将被迫在海外“低抛高吸”,最终导致严重的资本存量受损。

  摘要:

  1)近日美元走弱带动人民币兑美元被动升值,但人民币CFETS指数其实稳中反降,维持整体稳定是首要目标;

  2)短期来看,我们预计3季度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但全年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3)长期来看,人民币需要避免重蹈80-90年代日元国际化的覆辙:汇率贬值后推动货币国际化,在国际化过程中伴随着本币升值,国内资金被迫在海外“低抛高吸”,导致受损严重。

  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回升,但一篮子指数稳中有降

  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截止8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下降至6.64,较7月18日的低点回升约1%。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

  1) 近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受益于美元的大幅走弱,大幅低于预期的2季度是原因之一;

  2) 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指数反而稳中有降,主要受日元升值拖累。

  整体而言,在央行和政府强调宏观审慎的环境下,人民币汇率的整体稳定可能是当前阶段的首要目标。

  短期来看,3季度人民币汇率或保持整体稳定

  短期来看,我们维持此前在6月30日微信《汇率“假摔”的背后》和7月21日微信《图说人民币汇率的回升》中提出的观点,从宏观环境、央行的兑付能力和意愿等因素来看,情况并未发生明显改变,3季度人民币汇率或保持整体稳定。而7月下旬以来的种种迹象(参见7月21日微信《图说人民币汇率的回升》)表明6.7对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而言可能是一个较为关键的位置。

  长期来看,人民币需要避免重蹈80-90年代日元国际化的覆辙

  长期来看,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在于,人民币需要避免重蹈80-90年代日元国际化的覆辙。我们曾在《以史为鉴:贸易“被平衡”潜在的调整—日德历史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中分析过日本这段历史:

  对于现在众所周知的广场协议,市场的关注点通常集中在日元升值破坏了日本经济的竞争力,但我们认为还有一个缺乏关注的重要影响是广场协议使得日本“低抛高吸”。80-90年代也是日元推进国际化进程最快的时间段。截至1985年,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的存量已是1980年底时的4倍。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众所周知的广场协议,1985-1988年间日元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40%。日元的快速升值直接打压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使得日本在1981-1984年间日元汇率较便宜时建立的对外投资头寸直接缩水了40%。而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进而诱发资产泡沫快速出现又崩溃,最终拖垮了日本经济,同时也使得日本国内出现流动性匮乏。为了筹集流动性,日本被迫在资产估值的低点(也就是日元汇率升值40%之后)抛售对外的投资,这使得对外投资的浮亏变为实亏。

  一个可以印证的例子是,我们看到1986-1988年日元升值期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资产估值的损失(以日元计)平均每年达到名义GDP的0.6%。此外,我们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如果仅考虑日本在1981-1984年间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1985-1988年间日元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总计1.5万亿日元,约占1988年日本名义GDP的0.4%。而在整个日元国际化的过程中,日元的持续升值使得对外投资的损失持续发生,从1981年到1999年,日元升值的资产估值累计损失超过一年GDP的5%。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一种最需要避免的情形就是重蹈80-90年代日元国际化的覆辙:即在汇率处于低点时推动货币国际化,在国际化过程中伴随着本币升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资金将被迫在海外“低抛高吸”,最终导致严重的资本存量受损。

  人民币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DF070)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