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开始快步走时代
东莞的LED情缘,还得从头说起。自2008年到现在,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把东莞LED企业推进了“快步走时代”。科技部公布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简称“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名单,开展试点工作的城市共21个“十城万盏”工程,东莞顺利入围。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产业指导意见,LED产业规模要达到5千亿元,国产芯片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广东省科技厅的“千里十万”工程就已启动,要在广州、东莞、佛山、深圳等7市建规模约10万盏的LED路灯示范推广工程。今年7月初,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LED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要重点推动LED产业加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使广东LED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建成全球LED封装中心和最大的产品生产应用基地。
中旬,东莞市政府把LED产业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融入到东莞的“五年倍增”(五年内产值翻一番)计划之中,大力培养和扶持。7月20日,东莞市召开半导体照明行业协会筹备大会,选举出了协会负责人和理事机构。从此,东莞的LED企业结束了没有LED行业协会了的历史,东莞LED产业曾经给人“多、小、乱”的印象或由此开始改变。
国家、省、市这三个“亮灯工程”的相继启动,不仅仅点亮了东莞城市的路灯,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过后,在东莞内点亮了一把火——战略性新兴产业LED由此进入了“快步走时代”。
行业标准还是漂浮不定
“我们现在认为,只有1W以上的LED光源才算是大功率的。”勤上光电相关负责人张文良告诉记者,还在去年,LED行业内人士还普遍认为,每颗光源功率大于0.5W就可以算是“大功率”的LED了。但是到了今年,业界都把这个标准提升了2倍,每颗LED1W以上才算是“大功率”了。福特电子常务副总经理范宁宁也表达了与张文良类似的观点。
与此相应,LED的发展是边开花边结果。据中国半导体联盟秘书长吴玲介绍,在上个世纪60年代光效0.11瓦提高一千倍,到达了现在的110瓦,这个过程中一直不断有应用产品出现。作为白光照明,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标准”的不断变化,反映的是LED技术的不断进步。
正如“大功率”LED光源的定义不断调整一样,照明用LED的标准也在“由无到有”中不断地得到完善。2009年,东莞勤上光电担纲制定了广东省LED路灯的地方标准。由于当时的标准参照了勤上光电,受到了业内的不少“抵触”,而到了今年,这个标准对很多企业来说已是“小菜一碟”了。
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照明用LED的标准还是相当欠缺,尤其是上游的外延片和芯片技术,其检验和测试标准还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
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自力坦言:“国内没有相关的检测机构可以检测到LED芯片的功率、寿命等情况。”
东莞的真“芯”英雄梦
照明用LED产业链条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产品标准的不完善,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向的“不标准”。专注于市场攻关而忽视核心技术的攻关,是东莞LED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尽管东莞已在LED、小尺寸平板显示等新兴战略产业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却面临着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不高、规划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支撑力不强、缺乏有影响力的旗舰式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等瓶颈制约。
前不久,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表示,东莞已对LED等新兴产业做好了发展规划,今年内尤其要积极推动新兴战略产业“五年倍增”计划,出台
资金扶持、项目建设、政府采购、市场拓展、人才支持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政策,力争用五年时间,将包括LED在内的几大产业培育为引领全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新兴战略性产业工业总产值比现在增加一倍。
然而,看到政府在财力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不少企业似乎“迷茫”了。不少企业由此只盯上了政府投入的钱,开始打“擦边球”。
“芯片和外延片的研发要投入太大,少则几个亿,多则数十亿元。我们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财力。”科磊得电子一位相关人士向记者坦承面临的难题。据介绍,目前我市研发LED芯片的只有福地电子,外延片也只有中镓半导体在开发。而担纲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勤上光电,未曾涉足芯片和外延片的研发设计,其他小企业也因资金和技术等困扰而不敢涉足。但他们却热衷于把目光投向了“艺术灯光”、“文化灯光”等领域,表面上是迎合东莞甚至全国对“照明文化”的市场需求,实际上是在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