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工LED》杂志9月刊(总第57期) 文|本刊记者 罗生花】作为中国大陆最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广东珠三角地区一直是LED封装和应用企业汇集的中心地带。但是近年来,随着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导致劳动者生存成本上涨,倒逼工资上涨,企业的负担也在不断地加重。
尤其是以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进行产业升级,政府为扶持金融、文化、服务等高端产业,而开始限制制造业,一大批制造型企业被迫进行生产资源的转移。
LED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随着深圳市废止《LED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对于LED企业资金的扶持大幅减少,大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在此背景之下,生产转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成为了很多LED企业的选择。
优惠政策明显 LED纷纷内退
8月16日上午,鸿利光电 (300219.SZ)与南昌市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鸿利光电计划总投资预计约10-15亿元在南昌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园区内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并将其作为除广州现有基地外的***主导业务的发展中心和生产基地。
“我们选择在南昌投资建立产业园,主要是因为南昌一些政策上的优势,这有利于公司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鸿利光电董事会秘书邓寿铁在接受《高工LED》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实际上,随着LED封装产品价格的下降,LED封装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微利时代”早已经到来。在此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利润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营收成本成为必然。
鸿利光电201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鸿利光电营收大致为4.26亿元,同比增长33.72%。与营业收入相比,营业成本为3.24亿元,同比增长35.31%。可见,公司营收增长速度要慢于营业成本的增长速度。
“制造业未来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成本压力增加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内陆城市在政策支持上有更好的比较优势。” 邓寿铁向记者表示。
的确,相较于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区拥有丰腴的土地以及人力资源,为了吸引企业投资入驻,当地政府也纷纷制定产业优惠政策,比拼优惠条件,以吸引LED企业入驻经营。
以鸿利光电本次在南昌的投资为例,合作协议显示,本次合作鸿利光电将得到南昌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总额1亿元的产值实现奖励扶持资金、总额1亿元的生产设备补贴、LED体验厅的专项补贴、人才引进以及给予5亿元的市场支持(包括纳入政府采购企业目录)等。
另外,南昌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还将另行为鸿利光电预留300亩工业用地,预留时间为三年,由鸿利光电根据建设发展情况决定产业投资。
和鸿利光电一样,中西部城市优惠的政策支持也吸引了一大批的LED企业。各LED企业也纷纷在中西部城市设立自己的生产基地。
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去年九月,飞利浦在成都投资建设的LED专业照明工厂正式投产。作为飞利浦投资中西部 “本土市场”战略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占地约3.5万平方米,是飞利浦在亚洲最大、世界最先进的LED照明产品的展示平台。
和飞利浦等国际型企业一样,木林森、雷士照明等国内照明企业也早已在中国中西部扩大其产业链布局。
不过,对于当地给予的优惠政策,深圳市史密斯哥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俊松并不以为然,“现在整个LED行业基本上竞争都比较激烈,不排除有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想要给股东提交出一份漂亮点的成绩单,利用政府的政策补贴填高利润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珠三角竞争优势趋弱
实际上,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源的日趋紧张,以及
国家政策的导向,光电产业在国内的空间转移早已在悄然进行着。在2010年之初,业内人士纷纷预测,中国光电产业空间分布和发展将出现由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趋势。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中国LED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长江三角、北方地区、福建和江西省等五大区域。目前全国LED企业区域分布中,广东省仍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中国LED照明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2013年占比达到63%。其次是长三角地区,达到21%。福建、江西两省占比为8%,北方地区占比为6%。
广东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约占全世界的50%,产业规模全国领先。2013年年底,广东LED稳居全国***,LED产值预计为2800亿元,比去年增加近29%,目前已形成以深圳市为龙头,以广州—深圳为主轴,两侧辐射延伸的LED照明产业格局。
“深圳地区LED发展的优势明显,但成本太高、土地资源有限等一系列问题也同时限制了深圳地区LED企业的发展。”在说到深圳LED产业发展的问题时,惠州仲恺高新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鹏飞在此前高工LED主办的论坛上曾指出。
实际上,深圳所遇到的LED产业发展烦恼同样适用于广州等珠三角城市。
“这几年,随着劳动成本的增加,珠三角招工比较困难。”浙江省海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金志刚向高工LED记者表示,随着内地整体工资水平的提高,东部沿海城市不断涌现农民工“返乡潮”,这也是企业想要向内地转移的重要动机。
“另外,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土地租金毕竟是一个短期的投资,企业可能更看重长远的一些项目上的政策补贴,以及产品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金志刚强调。
在LED产品市场替换方面,珠三角由于产品转型时间早,LED整体的应用市场相对成熟。而相比之下,尽管中西部由于LED起步比较晚,但如今LED的替换速度以明显加快,在此过程中,企业入驻当地,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助于优先享用这块“蛋糕”。
“虽然内陆城市拥有优势,但是在迁移过程中也要考虑具体的区域位置。LED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假如迁往过于内陆的城市,从人才流动的角度讲,会存在一些问题。” 金志刚强调,高端技术人才对于工作区域具有选择性,企业在迁移的过程中需慎重。
>>仅对杂志订阅用户开放 继续阅读请订阅
欢迎订阅《高工LED》旗下杂志!
订阅印刷版用户享受电子杂志在线阅读,您随时随地的高工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