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陕西“三抓两活”促发展稳增长综述丝路添新翼,朱雀起长安。上月,伴随着陕西人自己的航空公司——长安航空的首航,陕西航空业呈现出逆风飞扬的景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客运量增速在全国十大机场中跃居第二。
步履铿锵突重围
——陕西“三抓两活”促发展稳增长综述
丝路添新翼,朱雀起长安。上月,伴随着陕西人自己的航空公司——长安航空的首航,陕西航空业呈现出逆风飞扬的景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客运量增速在全国十大机场中跃居第二。
同时,宏观经济也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一季度,全省GDP增长7.6%,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长7.39%,高于全国13.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的疲软和国内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放缓,让陕西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但同时,陕西省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重大项目建设,抓产业开放升级,也给陕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在“三期叠加”期,转型之路布满荆棘,陕西的脚步却步履坚实、铿锵有力。
改革供给侧 培育新动能
今年以来,为了给经济升温,省委、省政府密集调研、冷静观察、深入研究,强调要下大决心通过改革、调整和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确保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省长胡和平多次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议题。
破除以往路径依赖,针对制约陕西发展的系列突出问题,陕西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多措并举,增强供给有效性。
为化解过剩产能,省煤管局要求省属及地方生产煤矿重新确定生产能力,净减少生产能力4006万吨。目前陕煤化集团已经计划关闭退出煤矿18个,退出落后产能3000万吨。此外,陕西省还将对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项目严把土地、环评等关口。通过倒逼,今年一季度,陕西焦炭产量下降8.7%,平板玻璃下降5%,钢材下降52.2%。以钢铁为代表的加工业投资下降了23.8%。
果断清理“僵尸企业”。省国资委要求各集团公司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坚决淘汰“僵尸企业”、高污染企业、产能过剩领域无竞争力企业。
针对房地产去库存,省政府日前出台意见,明确提出省内各地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适度降低农民贷款买房利率,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等多项政策。在多项利好政策的持续作用下,今年1至5月,西安市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长近三成,二手住宅交易同比涨幅高达66.66%。
与此同时,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也在持续发力:集中推出24个总投资约123亿元的省级PPP示范项目,加大融资;前5月,全省通过在线平台共申报项目3721个,在全国排第4位,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下达中省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4.92亿元,为打好扶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日前,省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陕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8年,全省钢铁、煤炭、水泥产能将分别控制在1000万吨、6.5亿吨、8400万吨以内,商品房库存规模较2015年减少13%左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下的“快进键”,正推动全省经济迈入新境界。
大项目“破茧”产业绽生机
3月底,西安地铁六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为西安地铁建设史上书写了新的注脚。
地铁三号线年底将通车试运营,四号线也将开始安装装修,五号线一期及一号线二期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六号线二期及临潼线也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创历史新高。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陕西省通过加大重点项目督察力度,精简前置审批事项,制定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等措施,为重点项目建设提速。
今年1至4月,陕西省83个新开工项目已有金龙汽车西安客车生产基地、温州(西安)纺织服装产业园、渭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线(一期)等52个项目开工建设,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63%。预计6月底前还有约15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可达到80%左右。众多新项目的“破茧”,撑起了陕西发展的脊梁,为追赶超越增添了后劲。
就在作为落后产能的平板玻璃被淘汰之时,一种新型玻璃却成为众星捧月的香饽饽。日前,彩虹集团液晶面板生产线在咸阳开工,该项目对壮大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支柱,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以此为标志,今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前5月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9%;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倍;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1.5%。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高于全省投资增速。由此表明,陕西省产业结构正由重转轻,高端化的特征愈发明晰。
伴随产业结构的嬗变与升级,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也进一步拓宽。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上,来自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10.5万名客商参展参会,规模创历届之最。陕西省代表团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17.08亿美元,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6810.53亿元。
创新求突破 市场添活力
旬邑太村镇畔子村的王会君凭着一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以自家在县城的商品房、老家的宅基地及房子作抵押,在县信用社拿到了45万元贷款。“这本土地证就相当于身份证,有了它,生产、经营、消费等经费短缺就不愁了。”
和王会君一样,陕西省不少农民已尝到了土地确权的甜头。土地确权颁证,把农民财产权益变成可发展的资本,激活了农村发展活力。目前,陕西省已向186.7万农户颁发了土地经营权证书,基本完成了确权登记工作总量的80%以上。
不仅在农村,眼下,创新正逐渐成为新常态闪耀在三秦大地上。
在西安,数不胜数的新发明,搅和市场“一池春水”。因为不忍听病中女儿的哭声,在西安一家企业工作的米磊想要发明一种能够让护士清晰看到血管、找准扎针位置的设备。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的协同研发支持下,数月后,被誉为“扎针神器”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终于研发成功。一经投放,便占领了国内八成以上的市场。
在榆林,依托高等院校,在兰炭、金属镁、甲醇等领域共建成20多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今年4月,榆林兰炭实现向马来西亚出口,这也是榆林首次由本地企业自营直接出口国外。
在安康,紫阳县借力“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扶贫”,用互联网手段营销紫阳,全网首个“富硒名县”雏形初显,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回乡发展。
……
2016年即将过半,有了上半年稳中有进的良好基础,我们有理由期待下半年陕西经济更加精彩。(记者 陈艳)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