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一直是生产的重要区域,被誉为“中原粮仓”。如何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小康?面对这一命题,息县从农业发展的源头入手,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含量,夯实农业产业载体,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探寻农业变革发展的新路径。
息县县委书记金平说:“农业稳,天下安。目前,我们立足自身实际,在‘变’字上做文章,正积极探索具有息县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子。”
息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华介绍,2012年该县制定了《息县高标准粮田建设“百千万”工程规划》,计划到2020年全县建设高标准粮田110万亩。
2012年至今,息县已建成高标准粮田55.3万亩,完成规划面积的50.3%。再加上以往建设成果,该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9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2.8%。
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持续推进,息县大部分土地实现了集约化管理,息县农业得到了空前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九年被国务院、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县)”,2013年起被确定为全国产粮大县。2015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更是达到244.8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5%;产量98.87万吨。
“在保障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的基础上,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息县县长赵君峰介绍道。
近几年,息县粮、油、棉、瓜、菜、果平衡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环境得以优化。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花生、芝麻、油菜等油料作物,水果、蔬菜、花木、油用牡丹等经济作物,半夏、杜仲等中草药在适宜区都得到开发和发展。息县香稻丸、息半夏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息县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产油大县”和“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果蔬示范县”“中国生态香米之乡”。
特色农业发展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以及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低等因素,都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软肋”。
息县迎难而上,把土地流转、机械化、规模化经营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建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搭建平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法律层面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有序进行。
目前,息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8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1%。土地的大面积流转,也带动了一大批职业农民、新型农民的成长。
近年来,息县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有上***之多,这些先行开展新型农业生产的带头人成立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将引领更多的农民走向兴农强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