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5

    内容摘要:据了解,为编制好《报告》,农业部专门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分管草原工作的副部长担任编委会主任,部畜牧业司、草原监理中心、全国畜牧总站的主要负责人任编委会副主任,农业部相关单位约40名同志直接参与报告编写,历经近一年时间。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草原保护建设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不久,农业部发布了《中国草原发展报告》,对2006年~2011年间我国草原工作和成效进行了系统全面梳理。据悉,这是农业部首次编制发布草原工作白皮书。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兼畜牧业司副司长马有祥透露,随着近年来草原工作的不断推进,编制白皮书成为顺应社会期待的一件大事,填补了我国草原工作领域没有白皮书的历史空白,为草原工作提供了更加权威和科学的数据支撑。

    据马有祥介绍,长期以来,我国草原工作总体上比较薄弱,政策支持少,建设投入少,科技支撑少,社会关注少,编写权威性的白皮书,既缺乏丰富的内容支撑,也缺乏社会各界的强烈需求。但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2006~2011年,我国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其间国务院召开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印发《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国务院批准《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一系列强牧惠草政策陆续出台,草原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草原保护建设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国草原保护政策的酝酿和集中出台期。”马有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草原生态问题和牧区发展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草原工作地位显着提升。为总结草原工作,指导未来发展,农业部顺应社会公众的期待,首度编制发布了《中国草原发展报告》。

    谈到白皮书的作用时,马有祥表示,过去,国家公布全国草原方面的数据非常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公众获取草原数据的需要;草原数据大多散落在文件资料当中,很难查找,且数出多门,不尽统一;大量数据出于不同部门或个人研究成果,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此次编制的《报告》中整理和收录了我国草原和草原工作的大量重要数据,以农业部名义对外发布,保证了草原数据权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同时,白皮书也是宣传草原工作的重要载体。马有祥说,草原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草原牧区的发展快慢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主要的草原工作和成效,是社会公众了解草原的科普书,也是草原工作者的参考工具书。

    马有祥说,从2006年起,农业部以开展全国草原监测工作为基础,每年编制《全国草原监测报告》,连续7年定期发布当年草原资源、长势、生产力、草原利用、灾害、生态等状况,为及时指导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草原监测报告内容侧重通过技术监测手段获取的草原自然信息,难以涵盖草原法制、政策、科技、推广、产业发展等草原管理和行业方面的情况和内容。相比于《全国草原监测报告》,白皮书涵盖面更广,综合性更强,内容更系统,发布周期也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据了解,为编制好《报告》,农业部专门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分管草原工作的副部长担任编委会主任,部畜牧业司、草原监理中心、全国畜牧总站的主要负责人任编委会副主任,农业部相关单位约40名同志直接参与报告编写,历经近一年时间。《报告》共11万字,分为十一章,对2006~2011年这一时期我国的草原法制建设、草原政策支持、草原执法监督、草原生态建设、草原资源保护、草原监测预警、草原防灾减灾、草原科技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效进行了系统梳理。其中还穿插了10个信息专栏,收录了草原工作大事记,附录了有关重要数据图表。

    “今后我们将定期编制发布《中国草原发展报告》。综合考虑我国草原工作情况、信息统计制度、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特点等,以5年为一个周期,编制发布草原发展报告。”马有祥说,“下一次为与全国的五年规划相衔接,我们拟在2016年编制发布‘十二五’时期的草原发展报告。”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