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5

    内容摘要:从总体上看,战略调整后,重点退出的是重金属严重污染区和地下水超采区,并在实行保护性开发的地方缩小开发范围、降低开发强度,这是对水土资源的“修养生息”,是一种“藏粮于地”的做法,必将有利于农业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进一步缓解水土资源压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

    农业综合开发自1988年实施以来,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58亿公斤,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积极贡献有目共睹。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围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出了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战略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退、减、保、调、转”五项具体措施,尽快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方式。对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光坤,就调整后的战略思路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的未来走向进行具体解读。

    问: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坚持“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在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央财政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也是持续增长。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显着成效的时候,为什么要提出调整战略思路?

    王光坤:从1988年到2012年,全国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594.7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002.92亿元,开发范围涉及全国2045个县(市、区、旗)和222个国有农(牧、林)场,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6.61亿亩,改造中型灌区701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综合评估,使得部分开发项目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关注不够;二是对土壤条件考虑不充分;三是对生态综合治理力度不足。因此,必须下决心调整开发战略思路,逐步形成与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综合开发格局。

    问:那么,对调整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思路是否已经有了一个总体的考虑?

    王光坤:财政部党组明确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着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业竞争力。要注重顶层设计,优化开发布局,既要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强化生态环境资源综合评估,适合开发的就干,不适合开发的坚决不干。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重点,统筹考虑土地、气候和生物资源分布状况,因地制宜优化开发布局。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能够永续利用的地方实行重点开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继续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我国粮食核心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但有一定的恢复潜力、开发后能够达到生态平衡和环境再生的地方实行保护性开发,以生态综合治理和保护为主,适度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生态比较脆弱的地方实行限制开发,以生态环境恢复为主,不再大规模进行土地治理。

    围绕这个基本思路,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退、减、保、调、转”五项具体措施,尽快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方式,全面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问:我们到基层采访,感觉到您说的“退、减、保、调、转”五项措施在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比如河北省任县正在项目区推动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农业。任县县长李海林说:“农业综合开发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今天的农业综合开发与10年前的综合开发已经有了不同的要求。”您能否谈谈对这五项措施的具体要求?

    王光坤:退,就是要退出部分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重金属严重污染的耕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耕地以及有些投入产出效益很低的项目。同时,严禁在湿地、草地、林地和25度以上坡耕地上开发农田,严禁围湖造田和填海造田。

    减,就是要在实行保护性开发的地方,缩小开发范围,降低开发强度。对依靠开采地下水、又得不到有效恢复的地区,减少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年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缩小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

    保,就是要确保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规划》明确,到2020年,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完成1575处重点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要根据战略调整后的布局,重新划分开发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调,就是要根据资源环境情况调整开发结构和开发政策,在适合种粮食的地方,根据水土资源承载能力,既支持以发展灌溉农业为主的地区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又支持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的地区加大土地治理力度和节水工程设施建设。将不适合种粮食的地方,调整为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转,就是要推动转变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大力支持低碳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设施建设,加大对有机肥生产、培肥地力和土壤改良的投入力度,降低复种指数,促进耕作方式转变。同时,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支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通过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实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合理保护改善环境创造良好条件。

    问: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那么,对此番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调整所产生的未来影响,是否也作了具体评估?会不会影响《规划》提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王光坤:从总体上看,战略调整后,重点退出的是重金属严重污染区和地下水超采区,并在实行保护性开发的地方缩小开发范围、降低开发强度,这是对水土资源的“修养生息”,是一种“藏粮于地”的做法,必将有利于农业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进一步缓解水土资源压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战略调整后仍要确保完成《规划》明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问:河北省藁城市正在聘请河北科技大学协助编制《藁城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规划》,准备参与河北省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竞争。按照推进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未来的扶持重点在哪些方面?

    王光坤:我们出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3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强调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以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认真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此基础上,围绕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同步推进股份合作和专业合作经营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支撑。

    根据以上目标任务,从2013年起,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分类开展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高的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运作规范、组织带动力强的股份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三年试点,将不断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