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检验检测资源实现监管共享
6月10日,浙江省农业厅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订合作备忘录,今后,双方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通过建立在准出准入对接、质量追溯、检验检测、监管执法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共同保障食用农产品的安全。
据悉,这是浙江继去年省政府通过立法途径,向该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之后,再次从机制的角度出发,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而这种“组合拳”的方式,在浙江正日渐清晰。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的监管被冠以“多龙治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7个部门涉及到这一职能,“各管一摊”的机制之下,监管部门往往容易“各扫门前雪”。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深化改革,调整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主要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两家负责,并明确各自职责分工。
但上述调整仅限于政策规定,并无相应的法律支撑。对此,2013年,浙江省农业厅会同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工作,试图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来固定监管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果,以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4年11月25日,浙江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从网络公示的草案中记者获悉,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标识、监督管理等方面,草案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明确: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监管工作则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尽管目前该草案仍处于修订阶段,但从六月份浙江两厅局签订的《合作备忘录》看,草案中所提及的一些监管措施,已通过合作机制的打通,可提前付诸实际。
首先,浙江两厅局将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合作机制,具体为:由农业部门分品种与类别的方式,逐步建立以农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农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为基础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则建立以上述两证的查验为基础,并与准出机制相衔接的准入制度,双方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相互督促指导主体实施。
其次,通过合作机制的建立,原先双方“各自为政”的检验检测资源将变成共享,同时共享的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另外,未来根据监管需要,两厅局还将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并建立违法案件信息相互通报机制。
不过,浙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机制合作的途径,还是地方立法的途径,浙江都意在加强食用农产品的全程监管,这是治本之道。为此,在此次合作框架中,两厅局将重点研究构建贯通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而
这样的做法,在浙江一些地方已有所探索和实践。日前在诸暨市枫桥镇洄村的科均家庭农场看到,该场所产的白鱼尾的每个外包装袋上都贴有二维码,手机一扫后,在跳出的页面中,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标志、上市时间、生产单位、联系方式、责任人、配送单位等在内的追溯信息一览无遗。据了解,目前该市8家大型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已有3家建立了这种农产品二维码追溯制度,而今年有望实现全覆盖。
据了解,今后,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机制,让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利用条形码、二维码等电子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标识,这在浙江将成为常态,因为该做法也被列入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之中。
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资金按照当年预算收入的1%纳入财政预算
湖北五峰:严格立法产出好品质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边陲,全境皆山,山间终年云雾环绕,盛产茶叶、高山无公害蔬菜等农副产品,因其品质优良深得消费者喜爱。2014年底,五峰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百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之一。
在湖北省人大农委秘书长夏雄彪看来,五峰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立法优势,根据国家上位法,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主动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在2007年就颁布实施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无公害农产品条例》,加快了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专项资金保障产品品质
“五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1%,生态是这里最大的优势,多年来,一以贯之坚守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逐年向好”。五峰县副县长覃业成表示,五峰虽然属国家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2.91亿元,在财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这几年每年都要严格遵照《无公害农产品条例》规定“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专项资金按照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1%纳入财政预算”。今年在此基础上,由县财政再安排工作经费200万元,用于保障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
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谢先林介绍说,五峰县级《无公害农产品条例》的出台,是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吸纳民意,收集了人大代表和群众对无公害农产品条例草案提出的96条立法意见和建议,于2007年1月12日通过的。并于当年3月29日经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8月1日起施行。
随后,五峰县又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条例实施办法》,以及《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今年4月21日,五峰开始着手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农业投入品的经营使用、农产品生产者权利义务等方面作出更为详细的规范,为依法行政提供法治保障。
农资入市必经备案登记
拧紧准入准出的阀门,五峰县《无公害农产品条例》上都有明确规定。“凡进入五峰市场的农资必须进行登记备案注册。”五峰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熊治学说,同时五峰探索建立了农药购买处方制,农民凭处方购买农药,进一步落实了实名制销售。3年来,全县进行拉网式检查农药、肥料、种子、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门店1728家,立案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20起,移送公安大案1起,挽回农民经济损失760万元以上。
严格监管对商家来说也是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五峰农资经销商张恒说,他们公司就加入了县里的农资信息安全平台,详细录入每一笔农业投入品的供货信息和销售去向,以透明管理接受执法部门的监管。
“收购时逢进必检,出库上市时再检。”五峰县农业局农安办主任罗龙平表示,这里农民30%的收入来自茶叶,5月全县抽检了2000多个样品,合格率达到100%,覆盖全县19万亩茶叶种植面积。每个乡镇监管站都配备快读检测仪和必要的配套设备,能独立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将管理工作从被动应付向常态管理和源头管理转变。
广泛普法实现常态监管
当前正值夏茶上市之际,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汉马池村汲明茶厂门前,“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以及村委会告示“降低农残,人人有责,人人做到”,等公示牌一应俱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靠几个人、几个企业是做不了的,涉及到方方面面。”五峰县农业局局长张承绪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普法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要每个人都有这个安全意识,都要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块金字招牌争光添彩。
湖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有一项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在省、市(州)、县、乡(镇)政府及农业部门、生产单位之间连环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实现常态监管。如今五峰不仅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县市之首,现在还是全省最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权重,五峰县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范畴,从2014年5%的权重上升到今年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