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2004年1月23日,广西隆安县丁当个体养鸭场的禽只发生大面积死亡疫情,这一疫情被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流感。这是我国向世界公布的首例确诊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也是我国首次正式对外公布重大动物疫情,当时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引起了轰动。
十年过去了,我国对禽流感疫情正式公布一路走来,除了迅速公开疫情,我国在源头防控和群策群力上共同协作,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期望能彻底阻住禽流感疫情。
动物疫情公开的意义
我国向来重视疫情信息的公开。2004年8月,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实行动物疫情公开发布制度,这是我国动物疫情管理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和突破,也是建立动物疫情管理与国际接轨新机制的开端。由于我国幅员面积大,动物疫病种类多,动物疫情复杂,动物疫情公开必将对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改革我国兽医管理体制
实行动物疫情公开,要求我国对现行兽医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整合成立专职的国家兽医管理机构,实行国家兽医官制度和垂直管理,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改变我国动物疫情管理
以前,我国的动物疫情管理一直实行保密管理。建国六十多年来,这种疫情管理制度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公开动物疫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必然选择,是树立我国畜产品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
3、改善畜禽产品贸易
全球范围内的禽流感流行,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动物重大疫病尤其是人兽共患病在公共卫生安全上的重要意义,也给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敲响了警钟,带来了机遇。实行动物疫情公开后,有针对性地对疫情发生地实行区域性限制,可有效避免疫情影响的扩大,有利于畜禽产品的贸易流通。
十年后,我们当更懂得应对疫情
十年时间,一路走来,社会和公众对禽流感疫情有两个共识:一,公开是战胜疫情的核心环节。无论是2004年的禽流感、还是之后发生的零星禽流感、抑或是最近两年散发的H7N9流感,在公众对众多分型的禽流感并没有系统全面认识的情况下,遵循科学精神和常理常情,秉持应有的警惕与关切,不言过。
其实,更不妄下定论。真正的有序与稳定,在于信息对等与信息透明。二,公开是赢得公信、集结正能量的必要前提。疫情无论大小,都事关公共利益,政府怎么说、***怎么讲,往往是重塑公信或透支公信的关键节点,要让每一个公共信号发挥出号召与动员的力量。2009年,我国就建立了相关应急体系。制度有了、部门有了,一切的经验与教训也未曾走远,惟愿在禽流感疫情正式公开十年后的今天,劫后重生的公权力,当更懂得理性应对各种未知疫情。
“问责制”的尴尬
时下,问责制是对打造服务型政府机构的有力监督,但在动物疫情的防控上,问责制尚不能全力应对。有***认为,动物自然发生疾病不能完全人为控制,但是动物发病后,特别是发生疫情后,政府部门应急预案不足,应对不力或“懒政”应付,则是当前我国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客观地说,囿于国情,相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畜禽散养大量存在,处于相当程度的无序状态,对他们的监督难以到位,疫情发生后,采取的诸如扑杀等措施不能实施到位,对他们因不扑杀而进行处罚也难以实施,扑杀补贴也难以惠及全部,这是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一个软肋。如何在这方面形成可行性的应对措施,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养殖源头狙击,形成大协作格局合力应对
过于低廉的养殖利润,让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胜,“过密化”饲养成为病毒滋生“温床”。不少养殖场一平方米挤着十几只鸡,很容易发生疫病。养殖密度过高、疫病多发,还会导致病死率较高,无害化处理能力难以跟上。
及时公布真相,是非典后我国发生的重大改变。但是,公开疫情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目前的防疫体系建设主要针对的是人感染疫病以后的阶段,源头畜禽防疫环节仍较薄弱。
***认为,农业部门管禽类养殖,工商部门管活禽市场流通,质监部门管产品质量,林业部门负责野生动物监测,容易造成联动不足。复旦大学教授厉曙光说,应形成大协作防控格局。在通盘协作,源头防控方面,我国还有不少事情亟待解决,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