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转报卫生计生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
报告透露,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将加快推进,2016年建立完善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逐步与各省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对接,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2017年,将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去年12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致函国务院办公厅,请其研究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等19个部门和单位,就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
卫计委在报告中首先回应了如何正确认识持续深入推进医改这一问题。报告称,深化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医改取得的成效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编制“十三五”医改规划是当前医改工作的重头戏。下一步,卫计委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将实施联动改革,形成政策合力。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医改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报告对深化医改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审议意见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均作出了回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各项措施。
健全全民医保
减轻患者负担
全民医保体系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指出,将采取多项措施,继续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报告提出,推进建立健全稳定可持续的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制定财政补助标准三年规划,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结构,健全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保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到2020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
报告指出,推进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据国家统筹安排,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在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方面实现“六统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理顺管理体制,统一基本医保行政管理职能。创新经办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支持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
为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报告提出,将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大病保险政策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和城乡低保对象等倾斜。鼓励各省(区、市)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负担,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大病保险省级统筹。规范大病保险经办业务,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落实承办主体责任。推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有效衔接的政策,健全“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
此外,在医保支付方式上,将加强支付制度顶层设计,健全管理规范,强化技术支撑和政策配套。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付费总额控制。推广地方成功经验,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支付方式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分级诊疗制度是对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和就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制度设计。报告提出,下一步,卫计委将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运行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报告提出多项改革措施和目标:
在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报告提出,将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名,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基本满足儿童医疗卫生需求。
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积极性方面,继续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围绕县外转出率较高的病种,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县级医院疾病诊疗能力。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加强绩效考核,采取有效措施,既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防止出现新的逐利行为。
在人才培养方面,报告提出将继续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2016年启动“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就业、履约管理等相关政策。继续做好免费医学本科生的招生录取培养工作。
报告显示,将加快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以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重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2016年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试点地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30%以上。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所有地市全部开展分级诊疗试点,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内就诊率在90%左右。
为转变基层服务模式,报告提出,将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是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报告还提出,将加大对分级诊疗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合理引导就医流向。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促进患者有序流动。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建立有效的全科医生激励和使用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
严打药品购销
违法违规行为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医改以来,围绕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推动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报告提出,下一步,将以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进一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深化:
首先,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实行分类采购,每种药品采购的剂型原则上不超过3种,每种剂型对应的规格原则上不超过2种。2016年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积极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进“两票制”,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压缩中间环节,减低虚高价格。
其次,为构建药品生产流通新秩序,报告提出,将进一步完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政策体系,并严格监督实施。严格药品经营企业准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严厉打击药品购销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预防和遏制药品、医疗器械与耗材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完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做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实行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开管理。全面提升药品质量,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高仿制药质量,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试行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鼓励连锁药店发展,逐步实现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共享。
再次,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价格、医保、招标采购等政策的衔接,使药品市场价格保持合理水平。采取措施加强对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监管。强化药品价格行为监管,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做好价格信息发布工作,依法查处价格欺诈和垄断行为,切实维护药品市场价格秩序。建立健全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结合一致性评价工作,逐步按通用名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
最后,在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方面,报告也提出多项措施。包括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建立多部门会商联动机制,以省(区、市)为单位选择若干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短缺药品监测哨点,完善短缺药品信息报送制度。建立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常态短缺药品储备。扩大定点生产试点品种范围,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机制。进一步畅通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以及罕见病用药、临床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专门通道,加快注册审评进度。建立生产、配送企业约谈制度,重点提高乡村、边远地区药品配送管理水平,完善短缺药品配送管理。推动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年全面推开 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责任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改革的关键是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国家卫计委在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中,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多项措施和目标。
报告指出,将从落实政府责任、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深化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以及大力推进改善医疗服务等四方面,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据了解,从2015年我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已有100个城市开展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积累了一定的改革经验。到2016年,又新增100个试点城市,目前全国试点城市达到200个。卫计委表示,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到2017年全面推开。
报告指出,将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责任,取消药品加成,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间的利益链。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补偿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合理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严格控制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
报告提出,将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通过集中采购、医保控费、规范诊疗行为等措施降低药品、器械、耗材的虚高价格,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并与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分级诊疗等措施相衔接。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化解公立医院债务,保证公立医院在深化医改中“轻装上阵”。
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管理好“人”。报告指出,将采取多项措施,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重点,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深化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首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健全政府办医体制,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其次,落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独立法人地位。健全院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考核和问责,探索建立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制度。此外,还将推动构建包括战略规划、质量管理、流程管理、物流供应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内容的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加快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将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数量、质量以及费用控制情况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报告指出,将大力推进改善医疗服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并提出在2017年所有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
报告提出,将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做好预约诊疗、日间手术、信息推送、结算服务、药事服务、急诊急救、优质护理等工作。三级医院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就医感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根据报告,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将率先在城市三级医院试点推进日间手术,不断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实时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依法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记者 朱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