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扶持 > 法律解读 > 法律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yir  2017-01-11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因素增多,呈现阶段性筑底企稳迹象。但经济后续走势仍然面临下行压力,或现小幅波动。筑牢企稳向好的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初战告捷的基础上,仍需为改善供求平衡、结构性矛盾及市场预期蓄能增势。
 
  ――经济开局好于预期 阶段性筑底企稳迹象初显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58526亿元,同比增长6.7%,在年初设定的6.5-7%的合理区间内平稳开局,且好于市场预期。6.7%的GDP增速所创造的增量,以2015年价格计算,同比多增222亿元。
 
  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增速约3个百分点,占比也继续提高,高耗能投资占比继续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3%,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7.8%。
 
  今年初始,各方对于美元加息预期较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动荡,牵连国内汇率走低,加之国内部分行业经营困难,市场预判今年一季度经济走势不甚乐观。1、2月份的部分数据加剧了这种不乐观情绪。
 
  进入3月,我国稳增长、促改革系列政策措施力度加大,降准、减税、强化专项建设基金投放……,国际形势也出现积极变化,美联储加息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弹,输入性因素优化,国际贸易回暖拉动出口回升,BDI指数接连上涨。缘此,3月份国内主要经济指标向好。
 
  统计数据显示,3月PPI环比回升0.5%,为近27个月首次正增长,同比降幅比上个月缩小0.6个百分点;CPI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上个月持平;工业用电量由负转正;全社会货运量提高约4个百分点;服务业指数比1—2月提升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回升趋势,尤其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一改前两月增速回落之势,3月回升明显;消费环比增速加快;出口同比增长18.7%,为最近9个月首次实现正增长。
 
  在此基础上,市场预期得到改善,3月制造业PMI为50.2%,时隔8个月重登荣枯线上方,显示制造业下行压力有所缓解;3月非制造业PMI环比回升1.1个百分点至53.8%,中止了前两月的连降势头。最终,正能量拉动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了“开门红”。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在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继续深入、新旧动力转换有序进行的过程中,开局良好。初步判断,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筑底企稳的迹象。
 
  11日,世界银行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形势报告”中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6.7%。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均上调0.2个百分点,分别升至6.5%和6.2%,同时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后续走势或为L型底部加W型小幅波动
 
  一季度经济好于预判,不可排除特殊原因,例如,国际环境的非稳定性改善、国内环境的3月份季节性因素,这些非常态影响的持续性尚不明确,且国内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周期性矛盾并未明显缓解。因此,经济运行趋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后续走势有待观察,或为L型底部加上W型小幅波动。
 
  在3月制造业PMI分项中,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2.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厂商对未来数月内形势较为乐观;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也在增加库存,但相对谨慎。消费“稳定器”的效应在未来依然强劲,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与消费贡献率会相得益彰。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到50.2%,结合近期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的止跌迹象,“预示二季度出口有望逐渐回稳”,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呈现出小周期回升态势,但态势不稳。
 
  从中长期走势来看,我国经济大的调整周期还未结束,经济或还处于寻底过程中,增速换挡成功以后,很可能在现阶段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刘世锦表示,一季度指标看好,有短期因素的扰动,是否会回落,需要进一步确认。如果未来经济增长不是更低或者与之接近,经济运行很可能在构造一个新的底部平台,估计2016年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触底之后最可能的形态是L型的底部有一个小W型波动,这样的平台可以维持5-10年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认为,2016年***季度到2018年***季度,中国经济将进入“新常态下的繁荣期”,这一时期经济既不过热,也不过冷,正如“人间四月天”,GDP增速并不是每个季度都要提升,发展趋势是一个大L型加上温和的反弹。
 
  ――“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 巩固势头仍需蓄能增势
 
  2016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一季度“三去一降一补”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已经初见成效,未来仍需再接再厉,为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不断蓄能增势。盛来运表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不止改善供求平衡和结构性矛盾,还有重要的外溢效应:明确改革预期、市场预期。当前,向好的预期已经带动重要先行指标回升。
 
  “不能忽视经济变化中出现的积极因素的脆弱性,应该加大政策力度,保持政策连续性,将向好的苗头变成势头,将势头变成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赵辰昕表示。
 
  “去产能”:在先行启动的钢铁、煤炭行业中,市场已经产生积极反应。数据显示,一季度粗钢产量下降3.2%,原煤产量下降5.3%。刘世锦认为,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必须在一两年内见效,下一步应更深入强化物理意义上的去产能,由此带动产品价格回升和地区财政状况好转。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建议,“去产能”还要进一步利用好国际空间,例如,中国与印度两个国家存在着广阔的经济互补合作领域,中国的一些制造业产能可以向其转移,助力印度的制造业振兴战略。
 
  “去库存”: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今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3.1%,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月末减少415万平方米,单月减幅颇大。3月建筑业活动预期指数从66.3%降至63.7%,很可能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加强房地产调控预期有关,成为房地产去库存的积极信号。
 
  “去杠杆”:截至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下一步,“债转股”的尝试将为企业“去杠杆”增加路径;3%的财政赤字率也可承担政府通过科学“加杠杆”的方式助力企业“降杠杆”。
 
  “降成本”:1-2月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全年下降约0.42元。在5月1日“营改增”全面推行之后,“降成本”将再攻下重要“一城”,全年减税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
 
  “补短板”:农业和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受益良多,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比1-2月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回升至19.6%。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达到全年高点,主要原因是二季度将进入项目开工旺季。
 
  数据显示,全年专项建设基金可能接近两万亿规模,财政部项目库推出的PPP项目约为8.3万亿规模。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表示,PPP项目不仅是拉动投资的力量,也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的体制机制性变革,它使得政府从关注公共服务起始端的供给,转向关注终端的效率、性价比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