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国防交通法草案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16年6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
***章 总 则
***条 为了加强国防交通建设,保障国防活动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 以满足国防需要为目的,在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邮政等交通领域进行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资源使用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家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交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国防交通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平战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全国的国防交通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国防交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国防交通工作。
战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授权领导本区域的国防交通工作,战区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本区域的国防交通工作。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建立国防交通军民融合发展会商机制,相互通报建设规划、建设项目、国防需要等情况,研究解决国防交通重大问题。
第五条 公民和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交通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和组织依法参与国防交通建设,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
第六条 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负担的国防交通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和地方财政预算。
企业事业单位用于开展国防交通日常工作的合理支出,列入本单位预算,计入成本。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防需要,可以依法征用民用运载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物资等民用交通资源。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有接受依法征用民用交通资源的义务。
民用交通资源征用的组织实施和补偿,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交通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普及国防交通知识,增强公民的国防交通观念。
各级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邮政等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统称交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本系统、本单位的人员进行国防交通教育。
国家鼓励设有交通相关专业的院校将国防交通知识纳入现有课程或者单独开设国防交通相关课程。
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在国防交通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条 对在国防交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 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需要在交通领域实施国防动员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必要时,可以依法采取行业管制、为武装力量优先提供交通保障等特别措施。
第二章 国防交通规划
第十二条 国防交通规划包括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规划、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规划、国防交通物资储备规划、国防交通科研规划等。
编制国防交通规划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满足国防需要,有利于平战快速转换,保障国防活动顺利进行;
(二)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相协调;
(三)有利于促进边防、海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沿边、沿海经济不发达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
(四)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能源等资源。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交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交通行业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规划交通网络布局,应当兼顾国防需要,提高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国防活动的能力。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将有关国防要求纳入交通设施、设备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有关国防要求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汇总提出。
第十四条 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下级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规划编制。
编制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规划,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交通工程设施建设规划,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意见,并纳入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的相关内容。
第十五条 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规划,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编制。
第十六条 国防交通物资储备规划,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编制。
中央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编制储备规划,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以及战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实施。
地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编制储备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国防交通科研规划,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编制。
第三章 交通工程设施
第十八条 建设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应当以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规划为依据,保障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国防交通畅通。
建设其他交通工程设施,应当依法贯彻国防要求,提高国防交通保障能力。
第十九条 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应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国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相关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军队有关部门参与项目的设计审定、竣工验收等工作。
交通工程设施中为增加国防功能修建的项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第二十条 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在满足国防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应当为经济社会活动提供便利。
第二十一条 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管理单位负责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国防交通工程设施需要改变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的,由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管理单位逐级上报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或者其授权的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第二十二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不得影响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危及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安全。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了解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等情况;有关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有关军事机关通报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情况,并征求其贯彻国防要求的意见,提出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
第二十五条 对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由有关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交通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协商确定贯彻国防要求的具体事宜。
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因贯彻国防要求增加的费用由国家承担。有关部门应当对项目的顺利实施予以支持和保障。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和贯彻国防要求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在土地使用、城乡规划、财政、税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
第四章 民用运载工具
第二十七条 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国防需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确定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民用运载工具的类别和范围,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向民用运载工具登记管理部门和建造、购置人了解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民用运载工具的建造、购置、使用等情况,有关公民和组织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将掌握的民用运载工具基本情况通报有关军事机关,并征求其贯彻国防要求的意见,提出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民用运载工具的具体项目。
第三十条 对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民用运载工具的具体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交通主管部门,与有关公民和组织协商确定贯彻国防要求的具体事宜。
第三十一条 民用运载工具因贯彻国防要求增加的费用由国家承担。有关部门应当对民用运载工具贯彻国防要求的顺利实施予以支持和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对贯彻国防要求的民用运载工具在服务采购、运营范围等方面,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
第三十二条 贯彻国防要求的民用运载工具所有权人负责民用运载工具的维护和管理,保障其使用效能。
第五章 国防运输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有关交通运输部门按照统一计划、集中指挥、迅速准确、安全保密的原则,组织国防运输。
承担国防运输任务的公民和组织应当优先安排国防运输任务。
第三十四条 国家以大中型运输企业为主要依托,组织建设战略投送支援力量,增强战略投送能力,为快速组织远距离、大规模国防运输提供有效支持。
承担战略投送支援任务的企业负责编组人员和装备,制定实施预案,进行必要的训练、演练,提高遂行战略投送任务的能力。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应当加强国防运输供应、装卸等保障设施建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国防运输提供饮食饮水供应、装卸作业、医疗救护、通行与休整、安全警卫等方面的保障。
第三十六条 公民和组织完成国防运输任务所发生的费用,由使用单位按照不低于市场价格的原则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规定。
第三十七条 军队根据需要,可以在相关交通企业或者交通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派驻军事代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完成国防运输和交通保障任务。
军事代表驻在单位和驻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军事代表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军事代表的派驻和工作职责,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国防交通保障
第三十八条 各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制定国防交通保障方案,明确重点交通目标、线路以及保障原则、任务、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第三十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实施交通工程设施抢修、抢建和运载工具抢修,保障国防活动顺利进行。有关军事机关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四十条 国防交通保障方案确定的重点交通目标的管理单位和预定承担保障任务的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编制重点交通目标保障预案,并做好相关准备。
第四十一条 重点交通目标的管理单位和预定承担保障任务的单位,在重点交通目标受到破坏威胁时,应当立即启动保障预案,做好相应准备;在重点交通目标遭受破坏时,应当按照任务分工,迅速组织实施工程加固和抢修、抢建,尽快恢复交通。
重点交通目标以外的其他交通工程设施遭到破坏的,其管理单位应当及时按照管理关系向上级报告,同时组织修复。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主管部门制定国防交通保障方案,应当确定预定抢建重要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土地,作为国防交通控制范围,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占用作为国防交通控制范围的土地。
第四十三条 重点交通目标的对空、对海防御,由军队有关部门纳入对空、对海防御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重点交通目标的地面防卫,由其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军事机关共同组织实施。
重点交通目标的工程技术防护,由其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指导其管理单位和保障单位实施。
重点交通目标以外的其他交通设施的防护,由其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因重大军事行动和国防科研生产试验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保密物品、危险品运输等特殊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在相关地区的陆域、水域、空域采取必要的交通管理措施。有关军事机关应当给予协助。 第四十五条 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由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组建。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执行国防交通工程设施抢修、抢建、防护和民用运载工具抢修以及人员物资抢运等任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调配。
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车辆、船舶和其他机动设备,应当按照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规定,设置统一标志,执行任务时可以优先通行。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训练、演练。
参加训练、演练的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参照民兵参加军事训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承担国防交通保障任务的企业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
第七章 国防交通物资储备
第四十八条 国家建立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制度,保证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国防交通顺畅的需要。
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应当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储备的物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的品种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规定。
第四十九条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以及战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国防交通储备物资储存管理单位,监督检查国防交通储备物资管理工作。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储存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储备物资进行保管和维护,保证储备物资的使用效能和安全,不得挪用、损坏和丢失。
第五十条 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执行交通防护和抢修、抢建任务,或者军区级以上军事机关组织重大军事演习,抢险救灾以及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训练演练等需要的,可以调用国防交通储备物资。
调用中央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调用地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储存管理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储备物资调用指令,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未经批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动用国防交通储备物资。
第五十一条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因产品技术升级、更新换代或者主要技术性能低于使用维护要求,丧失储备价值的,可以改变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
中央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需要改变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的,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技术鉴定并审核后,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批。
地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需要改变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技术鉴定并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批。
中央和地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改变用途或者报废获得的收益,应当上缴本级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一)擅自改变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
(二)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执行重点交通目标抢修、抢建任务;
(三)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执行国防交通储备物资调用命令;
(四)擅自改变国防交通储备物资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
(五)擅自动用国防交通储备物资;
(六)未按照规定保管、维护国防交通储备物资,造成损坏、丢失。
上述违法行为造成财产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第五十三条 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军队有关部门以及交通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给国防交通工作造成严重损失;
(二)贪污、挪用国防交通经费、物资;
(三)泄露在国防交通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四)在国防交通工作中侵犯和损害公民或者组织合法权益。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国家根据需要,设立国防交通联合指挥机构,统筹全国或者局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资源,统一组织指挥全国或者局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设施设备的抢修、抢建与防护。相关组织和个人应当服从统一指挥。
本法所称平时特殊情况,是指发生危及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武装冲突等事件。
第五十六条 与国防交通密切相关的信息设施、设备和专业保障队伍的建设、管理、使用活动,适用本法。
国家对信息动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七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的说明
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95年2月24日发布的《国防交通条例》施行以来,对于加强国防交通建设、保障国防活动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军队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防交通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利益引导机制不够完善,公民和组织参与国防交通工作的权利义务调整方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国防交通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军地之间仅靠沟通协调缺乏稳定性和权威性,形不成持续的工作合力,需要依法规范和统筹。三是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亟待提高战略投送能力,加强这方面的力量和制度建设尚无法律依据。四是平战转换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将国防潜力迅速转化为保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军民融合、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解决国防交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总后勤部等11个部门联合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于2013年4月28日呈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务院法制办、中央军委法制局多次征求有关中央国家机关、省级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事业单位和军队有关单位的意见,对国外国防交通制度作了研究,赴有关地方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政府、部队、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建议,并于2014年8月15日至9月1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和国务院法制办、中央军委法制局等部门对送审稿进行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目前,军地各有关部门对草案已经形成一致意见。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军委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将草案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立法总体思路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法规建设的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战略思想,我们在国防交通法立法总体思路上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贯彻军民融合思想,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满足军事斗争准备和支援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积极面向和适应市场,建立利益引导机制,使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更好地兼容、共生、双赢。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在现有法律制度基础上着力解决战略投送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并将《国防交通条例》施行以来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上升为法律。四是处理好与国防动员法等法律的关系,本法主要规范国防交通建设,其他法律已有规定的内容,不作重复规定。
二、草案主要内容
(一)推进军民融合,完善统筹机制。
一是规定国家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交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第三条),明确管理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第四条)。
二是明确国防交通规划的范围和编制要求,加强规划的引领作用。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国防交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下级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规划编制,编制规划应当征求地方意见;建设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应当以规划为依据。(第二章、第十八条)
三是规定公民和组织从事交通工程设施、民用运载工具的建设和使用,以及国防运输、国防交通保障、国防交通物资储备等方面活动,应当依法履行相应义务。(第三章至第七章)
四是规定国防交通要服务经济建设。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在满足国防需要的前提下,应当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第二十条);进行抢险救灾,可以调用国防交通储备物资(第五十条)。
(二)建立市场导向的利益引导机制。
一是规定国家鼓励公民和组织依法参与国防交通建设,并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第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七条)
二是通过协商方式确定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民用运载工具。
对需要贯彻国防要求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由有关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交通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协商确定贯彻国防要求的具体事宜。(第二十五条)
对需要通过加改装来满足国防运输特定需求的民用运载工具,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确定其类别和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在了解新建和现有民用运载工具情况的基础上,征求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提出民用运载工具贯彻国防要求的需求,并会同财政、交通等部门与公民和组织协商确定贯彻国防要求的具体事宜。(第二十七条至第三十条)
三是规定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民用运载工具因贯彻国防要求增加的费用,由国家承担。(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一条)
(三)规范国防交通各领域基本制度。
一是完善国防运输制度(第五章)。重点有两个:1.加强战略投送力量建设。国家以大中型运输企业为主要依托,组建战略投送支援力量,为快速组织远距离、大规模国防运输提供有效支持(第三十四条)。2.明确费用支付原则。完成国防运输任务所发生的费用,由使用单位按照不低于市场价格的原则支付(第三十六条)。
二是完善平战转换机制。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国家根据需要,设立国防交通联合指挥机构,统筹全国或局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资源,统一组织指挥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设施设备的抢修、抢建与防护。(第五十五条)
三是在《国防交通条例》基础上,对国防交通工程设施、民用运载工具、国防交通保障、国防交通物资储备等领域的管理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
提交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