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扶持 > 科技政策 > 科技政策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凡尘  2016-07-19

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新词、新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分别从简政放权、释放创新潜力、化解过剩产能、改善产品服务、推进国企改革、激发非公经济活力等6个方面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内容。在改善产品服务方面,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以增加消费品的品种、提升消费品品质、创造品牌效应。

何为“工匠精神”?笔者以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一种执着追求完美的精神。在中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中,不乏榫卯、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饱含工匠精神的产品。在德国、瑞士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一辆奔驰轿车、一把瑞士军刀,无论价值多少都会被匠人们精雕细琢,不会容忍出现质量瑕疵。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就必须要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品牌效应。今天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春风中,制造业不但要对落后产能升级换代,更要对生产理念进行升级换代。从粗犷式发展向精益求精转变;从以量求存向以质求胜转变;从“山寨”模仿向科技创新转变。让工厂里生产出的每一件产品都成为工业的艺术品。

培育工匠精神还需职业教育的支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还看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轻职业重学术,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追求完美的工匠,每一个制造业强国往往都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要让更多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为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如今,培育工匠精神已被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制造业一定会找回工匠精神,从“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廉军 实习生 徐升)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