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将推居民健康卡
可与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 并增加金融功能
今后去医院看病,不用带上一大沓检查结果、化验结果,也不用跟医生再重复既往病史,掏出居民健康卡,您的所有医疗信息全在这张小小的卡片内。更重要的是,居民医疗卡还可以和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还可以增加金融功能。昨天,卫生部发布《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对居民健康卡的管理、使用提出试行办法。
别看只是一张小卡片,居民健康卡涵盖的内容一点都不少:它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于一身,居民在就医时用于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试行办法要求,该卡为居民拥有***的、全国通用的健康卡,可实现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
卫生部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均可申领居民健康卡。首次申领健康卡是免费的,但是补办健康卡的话就需要交纳一定费用。该卡个人信息使用按照国家个人隐私保护有关规定执行。
卫生部表示,各地或者各医疗卫生机构发行的已有类似功能的健康(医疗)卡应当按照《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逐步过渡为居民健康卡。
■北京落点
“居民健康卡” 北京已实现
北京市施行的社保卡和医联码两项措施,实际上已经涵盖“居民健康卡”的功能。居民健康卡所涉及的健康服务和结算付费等,本市早已提前实现。
记者昨日从市卫生局了解到,早在2003年,本市就已经开始陆续进行居民信息的实名采集工作。截至目前,所有本市参保人员都可以通过社保卡进行实名就医和持卡结算,这张卡就相当于医保患者就诊的“一卡通”。
同时,本市还有大量外地患者、新农合患者等,这部分患者约占本市三级医院门诊量的40%,他们就医的“一卡通”就是医联码。医联码采集的信息涵盖了45项门诊信息和住院病历首页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曾经在北京地区哪家医院接受过治疗等,这些信息可供接诊医生在诊疗时参考。拿到这张条形码后,患者在一家医院看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到另一家医院只要“扫”一下就能调出来。另外,随着医联码的推广和使用,未来将取代就诊卡。(记者 吴亭 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