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部9日发布《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使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实现国家科普能力明显增强,科普事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科普投入体系,到2015年,实现全国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3元人民币/年,发达地区和城市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5元人民币/年以上。
二是形成不同类型和特色的科普基地,到2015年底,创建100个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特色科普基地总数达1000个左右,省级科普基地总数达3000个左右。全国科普基础设施整体布局有所改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及各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至少拥有1座科技馆,在中等城市建1座科技馆,县级市建科技活动中心。
三是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实现600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民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备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中推动建设500家科普示范企业;逐步推进省级以上科技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成本开放。
四是推出一批原创科普作品精品,引进国外优质科普资源,拓展科普渠道,为公民提供优质科普服务。
五是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人数达15人。
据悉,中国科普事业“十一五”期间全面发展、成效显著:2010年,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3.27%,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99.52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科普专项经费35.06亿元人民币,全国人均年科普专项经费2.61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科普人员175.14万人,每万人拥有科普人员13.06人,全国共有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1511个,科普画廊23.73万个,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7.32万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41.46万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