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国媒体近日报道称,美国制造业正在加速“回归本土”,日本厂商也出现了“摆脱中国”的动向。一些机构借此研判,认为在华外资已产生“制造业回流”现象。***认为,这一说法以偏概全,过于夸张。其实,中国早已关注到一些国家推出旨在发展制造业的战略政策。据商务部监测显示,目前还未发现已经在华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大规模撤出的情况。
外资有进有出很正常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外资或外企有进有出是很正常的事。国际资本不是一潭死水,是流动的。利益是根本。部分外资改变投资地,并不代表中国竞争力弱了。”
他说,美日等国长期发展在海外投资,获利巨大,但同时造成其国内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产业“空心化”严重、民众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消失的环境下,美国服务业虽然发达,但远不如制造业繁荣经济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大。所以,美国近来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产业回归”,倡导“制造业振兴”,推出“选择美国”等计划。当然,部分外资改变投资地还有其他原因,如在华企业用工、物流、原材料、融资成本持续上升,能源、土地和生态环境的约束日益明显等。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利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仍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只要这个基本格局不变,全球产业布局中短期不会有大的改观。因为资本的运动根本上服从利润最大化原则。所以说,日美企业转移,根本上是缘于经济因素。从中国的情况看,二三十年来推动资本流入中国的三大动力,即劳动力成本差距、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高投资回报率,这些若无实质性改变,资本流入仍将是主流。日美存在着制造业复苏的内在要求,由于技术进步,一些可以转移回本土实行自动化生产的产业或工艺链的部分高端环节,将会离开中国,以降低成本或改善成本结构,这是遵循资本运动规律的,实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