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金扶持 > 低息贷款 > 低息贷款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谨如  2017-05-25

   京东“白条”、阿里“花呗”……消费信贷市场已成为电商巨头瞄准了新方向。实际上,针对这一市场,浙江传统金融机构也没有停下脚步。据浙江银监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浙江银行机构支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325亿元,同比增长18.2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达9.7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和各行实际,多角度切入、全方位创新消费金融,涌现出“三流合一”打通消费金融链条、“巧借支点”拓宽消费金融服务、“分类分期”增强消费金融实效、“随借随还”提升消费金融便利、“担保扩面”激发消费金融潜力五大模式。

  “新常态下,消费增长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用不断增强。”浙江银监局调研发现,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普遍重视发展消费金融,围绕市场需求和各行实际,多角度切入、全方位创新消费金融模式,对促进地区消费增长、提高居民生活生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需求,浙江传统银行机构利用大数据理念实现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通过整合各自平台,分析客户信用状况,定位客户消费轨迹,挖掘客户融资需求。

  例如,工行浙江省分行从2007年起对客户账户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积累消费信贷违约率、损失率等信用数据长达8年,同时利用该行“融e购”网上商城平台分析不同类别客户的商品购销信息,并结合“融e联”和银行卡等支付媒介掌握客户资金流信息,全面打通消费金融的各资讯环节,精准实施大数据授信,推出线上线下直接消费、无担保无抵押的消费信用贷款产品,截至9月末,累计支持消费信贷金额达285亿元。

  而一些中小银行机构则采取差异化策略,通过借平台、借渠道、借信息等方式,积极发展基层消费金融。例如,衢州银行业对接200多个“乡村淘”等农村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半年内消费额超1000万元;利用“天猫”、“淘宝”大平台线上数据,嘉兴秀洲德商村镇银行给予网上信用贷款资格的客户相同的线下信用评级,提供信用贷款。

  在传统住房按揭和汽车分期两大消费品种之外,浙江中小银行机构还通过细分本地市场、鼓励分期付款,在家电、家具、旅游、教育等热点消费领域的金融配套产品全面开花。一方面,以合理的目标计划寻找潜在的客户群体,如稠州银行成立专营部门,专门开展50万以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重点锁定白领贷阶层,满足旅游、家居等改善型消费需求,至9月末,已累计支持10350户、实现消费35.2亿元。另一方面,对各类消费产品推广分期付款模式,如泰隆银行对农户消费贷款新设了按两月、按季、按半年等多种分期偿付方式。

  据浙江银监局公布,目前,该辖内80%以上的中小法人银行已推出消费金融分类、分期的做法,住房和汽车之外的其他消费贷款余额占比从三年前8%上升到目前的19%。

  与此同时,通过系统升级和管理改进,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基本实现小额消费贷款“一次授信、随借随还”的循环使用便利,有效突破以往逐笔出具书面借款申请、逐笔签订借款合同的操作瓶颈,大大提高办贷效率。

  据浙江银监局调查显示,辖内中小银行机构10万以下小额消费贷款调查后的每笔办理时间从以往平均1.5天缩短至2个小时。同时,在贷款审批后的有效期内,多数机构已实现“网借网还”,即客户可通过网上银行、离柜进行自主放款、还款,消费金融体验不再受限于银行网点,个人消费贷款还款电子替代率从0上升至9%,金融服务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用贷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等不断推广,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已发展为“全担保”模式,个人资信、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有价凭证、集体可转让资产均可纳入担保范畴,据不完全统计,辖内消费贷款担保品种类已达90余种。

  例如,随着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不断扩面,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正加速激发,至8月末,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三权”抵押贷款中,90%的农房抵押和11%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均用于农村改善居住环境的消费用途,余额达61亿元,户数1.8万户。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