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规划分别由发改委、住建部、国土部、环保部等四个部门负责编制,“规划打架”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城市建设空间管理无序、土地利用率低、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严重。
在中国南部经济重镇广东,根据当地2013年的统计,广州市因为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两规打架”导致无法使用或使用成本过高的地块约29万个,面积达935.8平方公里。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在年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资源压力和矛盾日益凸显,过去粗放的城市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探索集约型的“多规合一”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
“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上,各个政府部门分头做规划,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甚至在规划要求上相互冲突,导致了开发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这是中国当前的空间规划存在的一个重大弊端。”李立勋说。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推动“多规合一”,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在地方层面上,不少地区已开始相关探索。近年来,广东、青海等地陆续宣布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试点。北京市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也提出,将修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进“三规合一”,优化城乡功能和空间布局。
孙安军说,过去讲“三规合一”,现在将环保部的环境保护规划也加进来,未来还将可能纳入其他的规划。在目前规划体制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多规合一”核心的是形成数据与标准的对接、统一的规划工作平台、协同的规划实施机制。
事实上,早在2003年,国家发改委在江苏、福建、广西、四川、浙江、辽宁等省区的六个地市县确定“三规合一”试点,但由于缺乏体制保障,当时改革推进缓慢,原计划试点后在全国推广的设想最后也未能付诸实施。
参会***表示,由于涉及的部门在行政级别上“互不隶属”,“多规合一”必然涉及部门之间利益的重新协调问题,理论上看是各部门规划的简单统筹,但细分到利益协调和具体规划层面,协调的难度不小。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贵庆说,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推动“多规合一”,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这也是中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前在全国20多个市县确定‘多规合一’试点,是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跨越部门利益,这需要在国家层面推进,体制上要有突破,最主要的是要深化改革。”杨贵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