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扶持项目网】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5个亿的市场综合收益、中国纪录片第一股登陆新三板、国产纪录片年产量近6000小时,实现连续3年年均30%的增速……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国产纪录片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6月17日,在长沙举办的第三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活动上,多位纪录片导演、制作人、播出机构负责人一致认为,国产纪录片行业迎来了“春天”。
国产纪录片连续三年增速达30%
2014年国产纪录片年产量近6000小时,实现连续3年年均30%的增速;全国电视频道每天至少播出30分钟,全年首播规模达到近15000小时;在播纪录片835部,占在播总剧目比例约13%。这些数据记录了近年来我国纪录片的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纪录片的网络点击率再创新高:2014年度纪录片网媒关注度超30万条,微博提及量达5500万条,视频点击量超过14亿;在17家视频网站共播出纪录片约1万部,全网总点击量超过153亿。
一大批如《舌尖上的中国II》、《互联网时代》、《客从何来》、《美丽克什克腾》、《百年潮中国梦》、《“菜刀”老师的公益青春》等具有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大量涌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舌尖》综合收益过5亿
《舌尖上的中国》一面向市场,顿时让原本沉闷的纪录片市场活跃起来,围绕舌尖的话题和经济效益仍在发酵。
在央视首播,《舌尖Ⅱ》平均收视率达1.7%,最高达2.01%,赶超黄金档电视剧。《舌尖Ⅱ》为中国纪录片创立了第一个品牌,并成功把文化影响转化成市场效益。目前,《舌尖》的综合收益已经超过5亿元,并将纪录片产业链从传统的广告、音像、图书等扩展到电商销售、电影等领域,甚至拉动了相关行业的股票价格。
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透露,目前《舌尖III》正在做前期策划,内容基本确定,对同一食材的拍摄不仅会涉及不同地域,还会走出国门,可称之为“舌尖上的世界”。《舌尖》还创造了纪录片的播映权销售纪录,仅国际市场的播映权销售额已达三四百万美元。
“《舌尖》创造的中国纪录片现象,似乎正昭示中国纪录片繁荣春天的到来。”中国纪录片第一股、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蒙如是说。
政策刺激 激活国产纪录片创作热情
纪录片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行“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天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的规定,纪录片市场被全盘激活。
同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北京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上星播出,纪录片平台日趋拓宽。
还是这一年,国家纪录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提高至2000万元,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一系列纪录片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国产纪录片的创作、生产和播映受到了极大鼓舞,以纪录片为核心的电视频道,联动网络、新媒体、线下院线、展会、剧幕等资源的产业整合空间进一步密切,中国纪录片行业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纪录片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格局,创作成绩斐然。
2014年,是纪录片政策的春天,纪录片产业梦开启的新元年。纪录片类型、题材、模式的多元发展;跨屏、多屏、移动传播平台的开放优化;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营销,必将掀动中国纪录片行业互联网+产业梦的大浪潮。
从行业到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去年一年,法国共放映了623部电影,其中纪录片达200多部;在中国,去年院线放映的纪录片只有二三十部,差距明显,这也反映出纪录片供需关系还不平衡,市场需要大量的优质纪录片。”石世仑认为,目前纪录片的制作水平离院线市场需求还有差距。
“资金,就是我的心头大恨,就是梗。拍纪录片每一句话、每一个镜头都花钱,而国家的扶持有限,资金确实是制约优质纪录片发展的要害问题。”广东广播电视台监制马志丹说,资金投入不够,加上拍纪录片苦、累,待遇还不高,导致这个行业很难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
“如果要从专业角度来说,拍摄、制作、宣传、销售……无论哪个环节我们都缺人才,因为我们才刚刚起步。我们欢迎社会各界爱好纪录片的人都加入这个行业中来。”真实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俊发出这样的号召。
“我们有些纪录片过度重视自我表达,不太注重投资方诉求,不考虑如何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或者让更多的人成为作品的传播者。”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总监陈杨说:“纪录片是高端文化奢侈品。我们已经迎来纪录片发展的春天,但是要创造纪录片市场的春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