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秸秆,问题不小
近年来,因农作物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空气污染加剧等问题,已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以前也烧秸秆,但是现在这个矛盾更突出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教授罗吉表示,机械化收割的普及,让留在地里的秸秆茬更高也更多了。耕牛减少,饲料消化量相应减少。农户烧煤用电的普及,也取代了以往对秸秆的大量消耗。尤其到夏收、秋收时节,秸秆的集中燃烧对空气污染影响很大。
全国人大代表、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一年秸秆产出约为7亿吨至9亿吨,其中至少有近1/3被焚烧,其造成的污染和资源浪费可想而知。以潜江市为例,全市拥有耕地160万亩,每年产生秸秆总量100万吨以上。目前,潜江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不到30%,其中还田率不足20%。
张桂华表示,农作物秸杆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用途十分广泛,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按营养价值测算,4吨秸秆相当于1吨粮食;按热值测算,2吨秸秆相当于1吨标准煤。秸秆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综合利用的湖北探索
今年2月1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从省级层面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了规定。
鲜菇、有机肥、有机饲料、建材板……全国人大代表、荆门钟祥市彭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德华带到两会上的“礼物”,向代表们展示了彭墩村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果。
张德华所在的荆门市,201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9%,其中秸秆就地还田利用面积372.7万亩,产生有机肥源近400万吨。秸秆回收还用于生产饲料,培育食用菌,进行发电等。2014年夏收、秋收期间,该市pm10、pm2.5的浓度均值下降比例同比分别达到两位数。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市市长李建明则告诉记者,2014年荆州市主动探索开展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中心城区及周边1700平方公里的禁烧区内,农作物秸秆实现了80%就地还田、20%收集利用。大面积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李建明介绍,他们在先行试点的过程中疏堵结合,给禁烧农民每亩每季补贴10元,给农机手购置切碎装置购机款30%的补贴,并支持企业开展秸秆循环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同时,政府对加工规模在每年1万吨以上的秸秆收储站,建一个奖20万元,运营达标后每年奖励10万元。这些被收储的秸秆,主要用于养殖、发电、制作木地板等,实现变废为宝。
全国"一盘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2001年,我们村就禁止露天烧秸秆了。当时是为了预防山火和清洁乡村。”全国人大代表、英山县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说。然而到现在村里的秸秆只能在灶里烧。王金初说,村里本想建个秸秆综合利用的厂子,后来考察发现要投资上千万,负担不起。
李建明则直言,以改变传统利用方式为核心的秸秆收集利用渠道不宽、空间有限。例如荆州市开展了大面积的秸秆还田,但荆州年产生秸秆650万吨,而全市仅有一家企业利用稻草、麦秆制造板材,年消耗秸秆6-8万吨。棉梗等秸秆除了用于焚烧发电外,尚无其它工业利用途径,若运往外地加工,运输成本过高,秸秆利用转化增值的空间不大。而且以地方现有财力水平难以支撑秸秆全面禁烧经济负担。
“总体上看,全国大多数地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较短,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产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张桂华说。
据了解,湖北出台相应法规之前,省以及西安市、合肥市、汉中市等已出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
代表们纷纷表示:少数省份禁烧,多数省份仍然冒烟,局部的改善缓解不了整体的污染。张桂华代表与李建明代表均呼吁从国家层面更大范围地开展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并形成秸秆露天禁烧联防联动、群防群管的局面,共同促进空气质量改善。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吕忠梅指出,秸秆露天禁烧、雾霾防治确实需要全国"一盘棋",各省联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对秸秆禁烧有了明确的规定。呼吁国务院或相关部委制定具体法规和细则,推动相关工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