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dhy  2016-08-10

光明网评论员:当前,全国各地已普遍进入雨季。以4年前北京“721”特大暴雨为标志性事件,几年来关于城市内涝的讨论几乎没有停息。近日,南京、武汉、宜昌、铜仁等城市就爆发了不同程度的内涝。每当此时,就有人引述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的名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以此论证我国城市屡屡遭受暴雨侵袭并形成内涝,主要原因是以下水道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直面危机,光有“良心”和口号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以理性的思维和方法着手解决当下的问题。有些地方发生暴雨后,城市管理者常以类似“千年一遇”“万年一遇”的话语形容暴雨的强烈,这些描述或许有其概率学上的依据,但是对普通城市居民来说,不管是多少年一遇的大雨,遇上了就是遇上了,就不得不举家应对。而且,随着公众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要求的提升,人们对暴雨造成危害的容忍度在下降。

内涝会在长时间内困扰中国的许多城市,这是我们理解和应对内涝问题所必须接受的基本事实。但在一些令人羡慕的国际大都市,同样也有内涝的尴尬。6月,持续降雨致使法国巴黎发生严重内涝——部分城市道路路段和地铁站关闭,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闭馆,卢瓦雷省和巴黎大区共有1.9万户家庭因洪涝影响而断电。我们知道,巴黎以先进的下水道系统著称,发生如此严重的内涝,难道仅仅因为巴黎的“良心”出了问题?

内涝不仅考验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也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检验,而下水道只是抵御自然灾害的***道防线。国内一些城市老城区的排水标准的确存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历史因素,解决起来也有现实的难度——显然不能推倒所有老城区的房屋(包括珍贵的历史建筑)然后掘地三尺重新埋置下水道。与其埋怨老城区“不给力”的下水系统,不如重点关注城市新区的下水道建设,让经验和教训真正地促进发展。

城市低洼地段和老城区(它们中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天然就是应对暴雨的弱势地区。在这样的地方,常住居民也往往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外来务工者、低收入群体是常见面孔。在明知居住地可能遭遇内涝灾害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居住,他们有难以言说的苦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社会力量有责任提供兜底保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比如为这些居民提供一份“巨灾保险”,不需要太高的财政成本,就能解决暴雨侵袭后的燃眉之急。

对暴雨的预判能力和内涝预警系统建设,也是当下需要攻破的难点之一。这就一方面要求有关部门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让预警更准确和精细化,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绷紧一根弦,承担必要的应激成本。可以看到,有关部门为减少灾害损失,在预警时发布了“最糟糕的信息”。一些人不理解:明明最后没有下暴雨,预警信息却说得那么严重,是不是在喊“狼来了”?短期和局部的天气变化存在偶然性,为每一次可能的灾害做准备,才能避免挂一漏万。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现实情况下,城市内涝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可以说它是定时爆发的城市慢性病之一。正确认识内涝的特点,建立起有效的灾难应对机制,才能让这种城市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推荐阅读
今日视点
新闻图片
专栏评论
新闻排行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