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将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
中国科技网讯(胡利娟)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在北京举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强调,“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力度推进荒漠化防治,规划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 力争到2020年,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从扩展到缩减的重大转变。2015年底公布的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实现“双减少”,成效令人欣喜。
“但是,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下一步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土地自然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防治荒漠化形势仍很严峻、任务仍很艰巨。”张永利说,尤其是“一带一路”所涉及的60多个国家都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都遭受着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危害,这一区域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据统计,目前,我国仍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
张永利称,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中国将继续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全力推进荒漠化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沙区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以推进“一带一路”防沙治沙为重点,加强荒漠化防治与合作,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沿线国家的林草植被和生态环境,为这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需的生态容量和承载能力。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防治荒漠化需要坚持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建立稳定的防沙治沙投入机制。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和防沙治沙奖励补助政策,通过创新体制,活化机制,完善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等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的积极性。
张永利说,今后五年将牢固树立保护***的思想,积极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力争把所有的天然荒漠植被都保护起来,促进自然植被的休养生息。
同时,强化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区域,实施封禁保护;对适宜治理的区域,实施工程治理。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及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考虑水分平衡,以水定需,量水而行。
此外,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广阔的优势,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培育沙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沙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沙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