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府解读 > 政府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Yumi  2017-10-24
  【国家扶持项目网】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达795万。这个数字相比十年前增长了60%,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青年都是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他们有着蓬勃的朝气和无畏的勇气。创业被视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新路途。在此背景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创业支持政策。2002年,“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内容首次出现在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中。此后,包括放宽创业准入门槛、提供税费优惠等方面政策接连出台,大学生创业群体像是一股涌动的热潮,不断冲击着就业难这块坚冰的外壳。
 
  大学生创业政策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政策的实施情况如何?高校与社会的创业生态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及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群体?经济观察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参与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与政策评价研究室副主任庞诗,请她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作出解读。
 
  经济观察报:依据教育部高教司给出的数据,中国大学生创业率已经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近两倍,您认为这股大学生创业热潮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庞诗:实际上,这股创业热潮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兴起,这两年,在校期间以及毕业两年内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带来就业的难题。2003年是扩招后大学生毕业总数的第一个高峰年,当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是212万,2013年时候达到了699万,今年最新的数据显示是795万。
 
  就业难的问题也衍生出了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政策,现在国家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摆在了就业工作的首位。我们国家从2013年开始,每一年都有一个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件,支持大学生创业,并以此来带动就业。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创业放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来看,创业不仅是大学生,也是众多大学毕业两年内的青年群体就业增长的源泉。另外,国家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对推动创业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创业政策实际上已经从开始的单一扶持发展成了现在的全方位扶持,推动创业成功率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同时,社会对创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也是创业热潮形成的部分原因。
 
  经济观察报:在美国,微软、Face-book等多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来自大学生创业,而美国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有40%以上来自MIT 10万美元创业大赛。您认为大学生创业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庞诗:大学生创业除了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外,还能够拉动就业,这也是我们最初进行制度设计时的一个初衷,也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我们有一个数据,2016年全国登记的大学生创业人数是61.5万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现在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实际上也是对技术以及创新体系的支持。大学生自发的创新创造正在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经济观察报:大学生创业群体有哪些特质?相比于其他创业群体,您认为他们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庞诗:创业群体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早熟型,另一类是晚熟型,大学生创业群体属于早熟型。我们做过一个关于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因素的调查,主要包括了自身和外在环境这两类影响因素。从自身角度来看,早熟型创业群体的年龄相对较小、阅历相对不足,并容易造成判断上的失误。这些都是青年人的一种特质。但青年人的创业优势也很明显,他们年轻有冲劲,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接受并学习外界的新鲜事物。同时,大学生的个人负担相对较小,对创业失败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另外还有一个特点,相比于70后和80后,90后的新生代大学生获得家庭支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创业资金方面的难题相对较少。
 
  经济观察报: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变迁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庞诗:现在发布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还有共青团、妇联、残联等。
 
  总体而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还是相当重视的。从政策的发展过程来看,政策的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完善。除此之外,政策覆盖的群体也在不断延伸。过去政策可能只覆盖到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现在的一些政策已经覆盖到了大学毕业前一年至毕业后两年的群体。
 
  大学生创业政策实际上有几个时间节点。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后来,国务院又发布了多个文件。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发布了《关于继续引领大学生创业计划的通知》。
 
  总体上,国家这些年制定的创业政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放宽创业准入门槛,比如说在工商管理方面简化企业的注册手续。第二种类型是提升创业能力,这主要是围绕提升创业成功率以及降低创业风险,包括了强化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几个方面。第三种类型是提升创业资源,在这方面,国家有许多相关的政策,包括对创业融资、创业孵化平台的支持,还有对中介服务、政府采购的支持。第四种类型是降低创业的负担,比如提供税费优惠,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都有相关的优惠通知。第五种类型是优化创业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服务,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关于继续引领大学生创业计划的通知》里就提到,要简化相关的登记手续、业务流程,为大学生办理营业执照提供便利。第六种类型是加强创业方面的监管,一个是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服务方面的监管,另一个是依托企业的信用系统扶持小微企业,建立诚信目录。第七种类型是营造创业氛围,这里面包括了举办创业导师宣讲会,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还有社会对创业的认可度。
 
  经济观察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许多高校便开始探索建立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在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道路上肩负着何种职能?您认为大学科技园现在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庞诗:国外的大学科技园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研究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我们国家的科技园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到现在也有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大学科技园政策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学习和借鉴美国硅谷的经验,转化大学的科研成果,把大学里的很多专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最开始的目的。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在校研发能力的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得到体现,科技园开始充当一种孵化器的功能,帮助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微企业到技术产品化。
 
  我们去年对科技园管理的体制机制、未来的发展趋势有过调研。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状况各不相同,一些科技园在不断走向成熟,也有一些科技园遇到了阻碍。这其中,最大的难题可能是定位问题,很多科技园将自身目标定位在壮大规模上。但其实,科技园的目标更应该是定位在孵化大学生技术的功能上,向社会输送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而带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增长。另一方面,现在的孵化器越来越多,大学生不一定要选择大学科技园这样一个创业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科技园在与大学资源对接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没法为大学生实现学校、社会间资源链接的功能。另外,和国外相比,中国大学生获得风投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在融资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说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在制度上为大学生获得风投资金创造条件。大学科技园实际上是大学的一部分,不同于以盈利为目标的民营孵化器,它是一种公益性的政府行为。所以国家对大学科技园资金来源监管比较严格,引入风投的模式对比国外可能会复杂一些。
 
  经济观察报: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方面,您认为高校与社会应当形成怎样的创业生态?
 
  庞诗:目前来看,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还有待提高。在高校和社会创业生态的建设方面,高校最主要的任务是推动学生的创业意愿,这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在这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创业教育的与时俱进。以前我们有一些创业课程,但这些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慢慢地不再满足社会的需要。从80后到90后,每一代大学生都有不同的特质,高校的创业课程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相吻合。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相关的支持,包括课程、场地、时间灵活性等方面。其次,创业者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的时候,高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经验的传输或者创业技术方面的指导。从社会角度来讲,我觉得社会应该提高对创业的认可度,还有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度,给年轻的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氛围和机会。
 
  经济观察报:您对大学生创业群体有哪些个人的建议?
 
  庞诗:我觉得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创业作为他们的一个事业追求,对他们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但创业成功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学生创业群体而言,有几点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大学生对创业的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创业必然是有成功又有失败,不可能是百分百成功的。第二个方面,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产品的技术和市场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和定位,找准发展的方向。第三个方面,创业者一定要吸收其他人的创业经验,不论是从同学、前辈,或者是优秀的企业家那里,进而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第四个方面,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说,即使创业失败,也可以将这视作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然后总结经验,重新寻找目标和方向。
推荐阅读
专栏评论
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 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举...[详细]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