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就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答记者问
2011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以下简称《期货司法解释(二)》),对 2003年6月18日发布的法释(2003)10号《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期货司法解释》)进行了补充修订。就此,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问制定《期货司法解释(二)》的背景是什么?
答:2003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期货司法解释》,较为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期货公司与客户、期货交易所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及各主体的民事责任,对于防范和解决期货市场相关主体之间的纠纷、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第二节和第十二节分别规定了管辖问题以及保全和执行问题。因当时的期货市场只有商品期货,故管辖部分仅规定了商品期货交易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保全与执行部分也仅规定了商品期货保证金、结算准备金等项财产的保全与执行问题。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在平稳运行中取得较快发展,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有序推进。2007年2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调整范围明确规定为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第二条)。期货交易所风险管理制度中新增加了结算担保金制度(第十一条)。同时还新设了两项结算制度,即有价证券充抵保证金制度(第三十二条)和会员分级结算制度下的结算担保金制度(第四十一条)。2010年4月股指期货推出后,会员分级结算制度和结算担保金等创新制度开始实施。为适应期货市场的新发展,客观上需要对现行《期货司法解释》进行补充和完善。《期货司法解释(二)》的发布,有利于解决期货市场发展变化中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利于更加有效的防范和解决期货市场纠纷,保障了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司法解释起草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了法院系统、监管机构以及期货业界的意见和建议,还先后征求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意见,在吸收合理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制度设计。
2、《期货司法解释(二)》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制定《期货司法解释(二)》的指导思想在于解决《期货司法解释》中关于管辖、执行与保全的规定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以及股指期货市场开启带来的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期货司法解释》既有规定的基础上,增加对期货交易所因履行职责引起的相关案件进行指定管辖的规定,增加对结算担保金等新型交易结算财产的保全与执行问题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与期货市场相适应的司法配套环境。
《期货司法解释(二)》关于保证金、用于充抵保证金的有价证券以及结算担保金的冻结、划拨规定与《期货司法解释》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具有担保履约、风险控制性质的资金不能冻结、划拨,只有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执行。具体为,对《期货司法解释》第四条至第七条管辖部分、第五十九条保证金的冻结、划拨部分进行了补充修订,包括制定的目的,适用的范围,管辖,保全、执行与协助执行以及相关法律适用的衔接问题等。在条文的设计上,我们力求简洁、清晰,便于理解和操作。
3、《期货司法解释(二)》为 什么 对期货交易所因履行职责引发的商事案件实施指定管辖?
答:2003年发布的《期货司法解释》对期货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作了一般性规定。期货交易所作为期货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处于市场的中枢位置,对于组织期货交易、控制市场风险和维护市场秩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期货交易所制定的业务规则普遍适用于全国各地的会员和投资者,期货交易所一旦因履行职责涉诉,可能面临全国应诉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涉及期货交易所履行职责的案件的敏感性和市场影响力,远高于普通期货纠纷,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审理难度较大。考虑到我国期货市场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各地法院对期货交易法规及交易所规则的理解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若案件处置不当,可能引起误导效应,引发期货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而影响期货市场安全和稳定。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在2005年和2007年相继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因履行职能有关的诉讼案件的指定管辖发布了专门的司法解释,确定了指定管辖的具体原则,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考虑到期货交易所的地位、性质、职能与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基本相同,故借鉴证券市场相关司法解释确定的原则和有益经验,指定期货交易所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此类案件,以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准确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指定期货交易所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主体仅限于期货交易所,其 诉讼地位仅限于被告或者第三人 的情形 ,案件类型仅限于期货交易所履行职责引发的商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