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气候业务发展 提升气候预测和服务水平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详解“一号文件”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
记者:继2010年中国气象局以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现代天气业务指导意见》后,今年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为什么把它确定为今年的一号文件?
【矫梅燕】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气象防灾减灾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气候服务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需求,对发展现代气候业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气象局成立60周年时明确提出要提高“四个能力”,其中都涵盖了气候业务和服务内容,这也是新时期气候业务工作面临的新要求。与此同时,发展气候服务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9年召开的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将气候服务作为主题,提出了全球气候服务框架构想。这充分说明,国际气象界已经认识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对气候信息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并开始采取行动积极满足这种气象服务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气象局提出发展现代气候业务,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增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业务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我国气象国际影响力的具体要求。
以今年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国气象局对发展基础气象业务的重视。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新时期现代气候业务的内涵与任务,梳理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任务,规划设计我国现代气候业务,指导我国现代气候业务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以应对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对气候服务的新挑战。这是“十二五”时期关于气候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我们希望通过《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扎实推进全国气候业务在新时期的现代化发展。
记者:今年的一号文件为现代气候业务的发展确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现代气候业务又将面临哪些重点任务?
【矫梅燕】到201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具有核心技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气候业务;建成高分辨率气候系统资料数据集,实现多源融合格点资料在气候业务的应用,实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监测诊断;完成水平分辨率为45公里左右的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研发,模式性能接近2010年同期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建立针对月、季内强降水、强变温等事件的预测业务和关键农事、重大活动期间的气候预测业务;月、季气候预测准确率在本世纪前10年基础上提高3%~5%。;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气候可行性论证能力、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能力明显加强,气候业务和服务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
现代气候业务是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一号文件中确定了气候监测诊断、气候预测、气候评价和气候服务等四方面的主要任务,也明确了气候资料、气候模式、气候业务平台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现代气候业务发展以气候系统监测、气候动力学诊断分析为基础,以提升气候风险评估、气候服务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发展关键期、针对性、极端性气候预测业务为核心,以气候预测模式、现代气象探测资料综合应用和气候信息处理分析系统为技术支撑,以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职气候预测和服务队伍为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