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Apple  2017-12-12
  
       国家扶持项目网讯:2018国内经济与政策十大猜想。

       一.经济运行将“返璞归真”
 
  近年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的一些因素,如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旧动能”或将逐步退出。与此同时,我们关注到2017年以来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例如,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对经济增速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在工业内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等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行业在投资、生产等方面表现亮眼。这些“新动能”的提升将是未来经济的主线。未来“旧动能”的退出将是缓慢可控的状态,这将会避免经济“硬着陆”。而在产能过剩状况有明显好转之前,新周期难言到来。另一方面,“新动能”尚在培育之中,短期可能难以完全对冲政策退出的影响。
 
2018国内经济与政策十大猜想
 
  2018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主线是“返璞归真”。“返璞”是指旧动能的回落,“归真”是指新动能的提升。2018年经济将回归“有质量的增长”,经济将在增速回落可控的背景下下呈现结构优化的新特征。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小幅回落至6.6%左右。
 
  二.政策目标转向“防风险”
 
  政策目标中对于“稳增长”的诉求将有所减弱。“稳增长”的诉求主要基于两点因素:一是“2020年翻一番目标”,二是就业,而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增速的要求都有所降低。首先,鉴于过去几年经济增速高于6.5%,完成“2020年翻一番”目标对未来几年经济增速的要求也可以低于6.5%。假设2017年GDP增速6.7%,则2018-2020年的增速要求为6.34%。其次,统计局可能会实施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修订方案,这在客观上也会对GDP规模与增速有所增加或提升。最后,从一些就业相关指标,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等指标看,当前就业状况整体表现较好,而就业是“稳增长”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另一方面,政策目标中对于“去杠杆、防风险”等诉求将有所抬升。从近期的重要会议精神与相关评论看,政策层面对“去杠杆、防风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具体包括“国有企业去杠杆”、“处置僵尸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领域。结合这两方面看,2018年仍将是“前期政策消化期”,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难有明显放松。
 
  三.货币政策延稳健中性
 
  目前来看,在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的宏观背景下,结构性调整和防控金融风险将是201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2018年,央行大概率会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从而为结构调整和防控金融风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展望2018年,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调控可能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货币政策会更加注重结构性和边际调整,降准、加息时机可能仍需观察;二是M2增速或回升至9.5%左右小幅波动,社融增速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不会减弱;三是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还会持续推进,央行上调操作利率的动力依然存在;四是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协调配合进入新阶段,货币政策角色转换值得关注;五是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加大,警惕美联储政策的潜在冲击。
 
  四.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
 
  从十九大报告与近期重要会议来看,“三去一降一补”仍将是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重点。不过,在过去两年来“去产能、去库存”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之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上和力度将有所变化,“去杠杆、补短板”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8年将向纵深推进。补齐“生产短板”既有利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能有效提高我国供给体系质量,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促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本质。补齐“生态短板”将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明显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环保仍将是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结合近期重要会议多次强调降低杠杆率有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论述,我们认为“去杠杠”将在2018年步入下半场,国企去杠杆、地方债与资管新规或将是三条主线。
 
  五.通胀中枢将有所抬升
 
  预计2018年CPI均值2.3%,增速均值较2017年将有所抬升,趋势前高后低。抬升的因素包括以下两方面:(1)2017年拉低CPI增速的主要项目是菜价与猪肉,而两者均是因为2016年基数过高,2018年预计基数效应将显著减弱,这将导致CPI均值的抬升。(2)粮食、原油等商品过去多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需失衡状况逐步消化,将对价格构成支撑。
 
  但CPI涨幅仍在目标范围之内,对政策制约有限。(1)虽然本轮PPI上行过程中,上游对下游传导程度整体有限,但仍有限;而目前上游价格增速已开始回落,2018年整体增速也较2017年回落,预计将会逐步带动加工工业、日用消费品的回落。(2)市场目前普遍担心原油价格的上涨,但跟CPI涨幅更相关的是油价涨幅的变动。事实上,2017年油价较2016年上涨的幅度已经超过10%,假设2018年WTI油价为55-60美元/桶,则2018年的油价涨幅也略超10%,跟2017年基本相当。换而言之,油价上涨的影响已经反映在2017年的CPI上涨中,再加上在通胀压力较大时可暂缓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预计2018年新增影响并不明显。
 
  六.产业升级望加速推进
 
  从三次产业上看,我国“三二一”产业结构日趋巩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引擎。从产业内部的细分行业看,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对经济拉动效果显著;工业内部以以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工业结构逐步迈向中高端。强劲的内需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的主要原因。这表明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的基础比较牢靠,产业升级具备较强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我国还通过发布《中国制造2025》、开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工程、成立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升级的外在推力十足。
 
  在内生动力与外在推力的双轮驱动下,产业升级正加速推进。2018年我国产业升级将朝着“坚持质量***、效益优先”的方向发展,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七.消费正迈进“黄金时代”
 
  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7.4%,最终消费率为50.6%,在底部已有6年的时间(2008-2014),从时间上来看已接近极限,而人均GDP也已达到12000国际元水平。所以,我们推测中国的U型底正逐步构建完毕,上升期将或在近两年来临。按国际经验计算幅度,中国未来5年居民消费增长率或将增长至45%的水平,而最终消费率或将增至60%。考虑到中国GDP以6-7%的平稳增长趋势,我们粗略估算出,居民消费总额与最终消费支出年增长率或将出现10%的高速增长,成为未来5年GDP的主要增长引擎。
 
  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消费已取代传统的投资和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不论是从贡献率,还是占比来看,均明显上升。2018年,消费型支出将持续稳定提升。伴随消费步入“黄金时代”,医疗健康、医疗美容、体育健身、休闲旅游、保健智能家电、SUV新能源汽车等几大板块将优先受益。
 
  八.“一带一路”拓展新空间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随着贸易合作的开展与深化,“一带一路”有望为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需动力提供新的扩张空间。“一带一路”沿线人口众多、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已经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
 
  从总量来看,“一带一路”地区占有全世界32.14%的人口和15.31%的经济规模,人口增长稳健、且人口比重高于经济比重,总体经济规模增长潜力较大。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除欧洲国家和中东欧产油国,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人均GDP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和潜力。根据世行分类,2016年“一带一路”国家属于高收入、中高等收入、中等收入、中低收入国家的比例分别为19%、30%、38%、3%,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一带一路”国家可以为中国因需求升级而相对过剩的产能行业提供出口市场,有助于避免经济增长动能的失速风险。
 
  九.雄安步入先行开发期
 
  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该战略性决策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划时代里程碑。一方面,雄安新区设立将有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挥京津冀城市群增长极效应;另一方面,雄安新区将为我国区域经济长期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和制度安排,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
 
  雄安新区开发程度较低,投资潜力巨大。按照十九大报告“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要求以及总书记提出的七大理念,雄安新区将在交通网络建设、城市建设、绿色环保、智慧城市等方面创造出巨额投资需求,这将直接带来大量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2018年雄安新区将步入先行开发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50%以上,GDP增速可达30%,年均可拉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约0.07个百分点,拉动全国GDP约0.009个百分点。
 
  十.楼市长效机制将提速
 
  为了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以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行政手段为主的短期调控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使楼市开始降温,房价逐渐回归理性,但这些调控措施毕竟是短期的。要想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还需加快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建设将是2018年重点工作。楼市调控的重心可能由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短期行政手段转向由中央政府统一部署的长期性和基础性制度。不动产统一登记、房地产税、住房租赁制度、土地制度改革或将在2018年进一步提速。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