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2

家国民生七大热点事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盘点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慈善法草案、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首次审议,种子法修改保护粮食安全,亚投行向正式成立迈出重要一步……经过密集的议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4日闭幕。会议期间审议了哪些草案?取得了哪些成果?记者梳理出本次会议七大热点新闻。

    “十年怀胎”慈善法草案首次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飞速,慈善组织大量涌现,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但“郭美美事件”、明星诈捐等慈善“丑闻”也让慈善公信力极大透支。与快速发展的现实相比,我国慈善制度法规环境明显滞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普遍认为,当前制定慈善法很有必要也很紧迫。

    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可谓“十年怀胎”。从2005年民政部提出立法建议起算,到提交此次人大常委会审议,已经走过10年历程。

    谁有资格开展募捐?微博微信募捐是否合法?慈善组织信息要完全公开?……慈善法草案规定,依法登记满两年、运作规范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原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募捐。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周期大于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的具体情况,公募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

    慈善法草案目前已经在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促进法给电影产业装上“助推器”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今年票房有望突破400亿元。作为电影领域的首部立法——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在酝酿12年后,终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给电影产业装上了“助推器”。

    法律草案首次以立法形式,将电影产业的改革成果上升到法治层面固定下来。草案确立了一系列产业促进原则,规定通过简政放权、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电影产业化水平,电影审查也将进一步透明化、规范化,国家保障电影创作自由,引导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等。

    偷漏瞒报票房、传播“枪版”、“山寨”电影衍生品……为遏制电影市场种种乱象,草案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规范。草案规定,电影主办部门要加强对电影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社会信用档案制度;电影院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计算机售票系统,如实统计销售收入等。

    种子安全护佑粮食安全

    解决种质资源管理、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规范种子管理者、育种者、种子生产经营者和种子使用者各方的行为……4日,种子法的修改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种子法修改将推动我国种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我国种子生产经营者多、杂、散、弱,假劣种子、侵权种子扰乱市场秩序严重的现象,新修订的种子法加大了打击处罚力度。

    两项改革力促药品创新提质

    药品质量标准不高、部分仿制药“越仿越不像”;无法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研发者创新积极性受打击——这些不适应药品产业发展的问题将有望得到改善。

    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十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为提升药品质量,还将进行药品注册分类改革,批准生产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并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批准生产在境外已经上市在境内尚未上市的药品,尚无国家药品标准的,应当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亚投行向正式成立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目前是亚投行***大股东。本次会议4日表决通过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标志着协定已正式经过了中国最高权力机关批准,亚投行距离正式成立迈出重要一步。

    亚投行协定是指导亚投行未来运作的根本大法,为成立亚投行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协定规定,至少10个已签署协定、且股份占比不低于50%的国家提交批准书,协定即告生效,亚投行才能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作为筹建亚投行倡议发起方和亚投行最大股东国,较早完成国内立法机构批准程序,对于推动更多国家及早完成批准程序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目前,除缅甸、新加坡和文莱已提交批准书外,亚投行其他意向创始成员国正在抓紧履行国内批准程序。同时,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也正在首席谈判代表会议指导下积极为亚投行开业做准备。

    消保法规定遭遇“落地难”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在本次常委会上颇受关注。报告提到,网络消费成为消费侵权案件多发领域,据国家工商总局抽查,2014年的网购正品率只有58.7%。此外,“7天无理由退货”“消费公益诉讼难”“消保法规定遭遇‘落地难’”……报告直面消保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务院和最高法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使法律更具有可操作性。

    两高报告:解决“民告官”立案难 及时调查可能的冤错案

    司法机关的一举一动广受瞩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

    老百姓到法院起诉政府,通常叫“民告官”,在法院属于“行政审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9月,各级人民法院受理各类行政案件40万件,同比上升47.6%。新的行政诉讼法实施后仅5月份一个月就受理2.6万件,同比上升221%。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说:“人民法院严格执行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从制度上解决行政案件‘立案难’问题。”

    201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罪犯控告、举报、申诉93228件,经审查后监督纠正刑期计算错误3363件,纠正刑罚变更执行不当1028件,纠正原判决裁定错误574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说,最高检今年2月专门制定下发指导意见,要求刑罚执行监督部门对长年坚持申诉、拒绝减刑及因对裁判不服而自残的罪犯,重视调查了解原因,注意听取其申诉,审查相关申诉材料,发现有冤假错案可能的及时调查处理。(记者 杨维汉、陈菲、韩洁、王思北、朱基钗、罗沙、史竞男、林晖)

责任编辑: 林巧婷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