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砥砺奋进的“十二五”,郑州高新区喜讯不断,成果丰硕;迈进大有可为的“十三五”,郑州高新区将开拓创新,锐意改革,谱写新的壮美乐章。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郑州高新区将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国际商都建设创新驱动战略的主引擎为使命担当,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驱动,进一 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厚植优势,加快建设北斗云谷·千亿科技城,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高新技术和产业支撑。
回眸“十二五”:跨越发展铸辉煌
“十二五”以来,郑州高新区紧紧围绕打造北斗云谷·千亿科技城和郑州都市区创新驱动战略主引擎的总目标,突出科技创新,紧扣“三大主体”工作,强力推进千 亿科技城建设,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实现GDP910亿元,是“十一五”的2.5倍;实现财政总收入303亿元, 是“十一五”的3.2倍;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亿元,是“十一五”的3.6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77亿元,是“十一五”的3.4倍。
聚集创新资源,打造高新名片。“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创新资源不断聚集。中铁隧道、郑州机械所、中棉所、三磨所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研究 院、8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部属研究院、30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495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以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等重点知名高校汇集于 此。全区拥有各类科技人才5万余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500余人,其中市级以上创新型科技团队109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杰出人才86人。全区80%的 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密集的创新资源,成为高新区发展的闪光名片。
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区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链条孵化模式,建 成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等4个国家级综合孵化器,引进和建设众创空间20余家,引进了一批风险投资、担保投资、科技金融、证券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区内 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55%。汉威、新开普、思维自动化、光力科技等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 段。全区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和85%以上的动漫企业、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尤其是电子商务产业和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北斗云谷” 国家级品牌呼之欲出。上市公司数量攀升至12家,占全省的1/10;新三板挂牌企业50家,占全省1/3以上,在全国高新区位列第四,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上海张江和武汉东湖。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10年到2015年,高新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成效显著。确立了集聚发展战略性产业——北斗导航与遥感产业、支柱性产业——云计算及信息应用服务产业、驱动型产业——科技服务产业的 “三驾马车”产业发展格局,已集聚超亿元企业105家。总投资40亿元的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项目产值已突破100亿;总投资72亿元的中国联通集团中原数 据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30亿元的电子电器产业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350亿元的郑州IT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的郑州高新数码港、总投资50亿元 的郑州保利国际文化广场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华强电子高端服务业基地、总投资20亿元的微软教育云计算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开工正加快建设。
加快全域城市化,完善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高新区按照全域城市化的目标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部村庄改造涉及的30个安置房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建 设,安置房开工面积约900万平方米;付庄、郭庄、布袋李等9个安置项目已部分或整体完成回迁,实现回迁6137户、25000人。新建科学大道西延、莲 花街西延等道路120项,新增桥梁5座,总长80公里,规划区域内主干路网全部贯通,西四环以西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完成西四环(化工路—北四环)、北四环 (高新区段)、化工路(西三环—西四环)、科学大道西延、铁魏路(西四环—白松路)等5条路段32.46公里生态廊道绿化,新建绿谷公园等34个游园项 目,新增公共绿化面积51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完成梧桐水厂扩容,新建供水管网80公里;新建供热管网20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 方米。
发展社会事业,造福辖区群众。“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共投资10亿元用于教育,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24个,新引进华中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十一中学、外国 语中学、省实验中学、郑州八中等项目;建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第二人民医院高新区分院并开诊;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二期)、河南省中医 院高新区分院项目正加快推进;出台“三基金三免费”惠民扶持政策,免费对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向市民的内涵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