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扶持 > 最新技术 > 最新技术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古月  2016-08-05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梁景创 许京木《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6日 03版)

  【时代先锋】

  “陈德明的工作标准特别高,干起活来不要命。”西北某基地工程师张建勋说。清晨,张建勋因出差去单位取落下的文件。刚走到办公楼下,就碰到了陈德明。张建勋满脸诧异:“现在才7点钟就来上班了?”陈德明轻轻一笑:“我还没回家呢。”原来,前上午,陈德明拟制了一个试验方案,但下午下班时突然又有了新思路,便决定重新进行演算。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陈德明身上,钻进项目里的他,专注、投入得忘记了一切。2003年的,已经怀孕的妻子马丽突然发烧。陈德明把马丽送到医院,就匆匆返回办公室。随后的一周,陈德明忙得没有时间照顾妻子。出院那天,马丽嗔怪:“你娶我干嘛?干脆娶办公室算了。”

  在同事眼里,陈德明是个忙人,更是个解决难题的“万能手”。一旦有课题攻克不下时,找他探讨探讨,总能让人茅塞顿开。“那年,我参与执行某飞行试验任务,大家被一个关键的计算模型问题困扰,十分焦虑。”基地工程师刘跃雷说,这时有人请来陈德明。果不其然,他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说清了相关数据的来源、精度、修正方法,还建立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的计算模型。最终试验结果证明,他提出的这一模型极大地提升了程序计算效率。

  坚持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是陈德明的一个习惯。即使在科研攻关的关键时刻,他也抓住一切时间看书学习。在一次寻找弹头残骸任务中,陈德明连续几天没合眼,当最终计算出残骸落点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要去好好睡一觉,而他竟拿了本书看了起来。“我们问他为什么不休息一下,他说在计算过程中有些地方还没研究透,要赶紧补补课。”基地工程师徐慧娟对此记忆深刻。

  陈德明常说:“只有与时俱进地学习研究,才能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为此,他不仅如饥似渴地学习前辈留下的技术资料,还有计划地自学了计算机、物理学、雷达和国外统计学丛书,从中汲取知识养分。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拼劲,使陈德明总能一次次突破难关,取得弹道预报高精度模型等10多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成果,从理论和机理上解决一系列长期困扰我军武器装备试验的重大问题,极大地推动了靶场导弹武器试验技术的发展。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梁景创 许京木)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