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作为一个围绕科研的中枢环节,包括发展规划编制、科研项目立项、组织、申报、管理、预算、验收、评奖、成果转化和实验室运行管理等一系列职能。随着部交科院的改革,科研处也在不断革新,既做管理制度实施的组织者,又当服务科研工作的勤务兵。”部交科院科研处处长李忠奎告诉记者,措施和做法在不断革新,但目的不变,即鼓励创新,服务创新,多出好成果,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以目标为导向激励全员创新
“全员创新工程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这个新探索的工程以目标导向为考核方式,激励全员进行技术创新。”李忠奎介绍说,全员创新工程依托于院内各分部门。由分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牵头,根据部门学科方向、核心主业,组建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参与人数、预期目标,都由其自身决定。团队需要做一个三年预期发展规划提交到科研处,经科研处委托部交科院学术委员会评审,评审通过后则将团队纳入到全员创新工程的团队库。科研处每年委托部交科院学术委员会对团队的研究进展进行考核,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励。
部交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孙志超补充说:“我们希望为科研人员提供相对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以目标导向为考核方式,不关注过程,只看研究结果。”通过考核,激励科研人员对研究结果负责。这是制度设计的创新,丰富了宏观管理政策的内涵,体现了科研处的组织者作用。这也是对部交科院改革进程中,要求回归基础性研究的回应。全员创新团队将分为智库类和技术类两种类型,旨在使团队聚焦,回归核心主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少跑一趟请进来走出去服务到家
除了制度设计的创新,科研处也要为科研人员服务,做好勤务兵工作。“在‘放管服’大背景下,我们主动深入、服务一线,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李忠奎介绍,科研处每月组织生活日后都要“请进来”:每次邀请一个部门的***讲解部门的关键技术、产品和项目,通过与***的互动,使科研处的人员了解部交科院各部门的新技术、新项目。让科研神经一直处于敏感状态,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效率。还要“走出去”:到科研部门的合作研究基地,实地了解新成果涉及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比如今年科研处的人员就和工程中心党支部进行联学,到工程中心合作的江苏基地,了解抗凝冰材料的生产过程。
“我们也注重优化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尽力提高服务一线人员的效率。”李忠奎提到一个细节,在以往投标的时候,资质上要求写项目全名,比较繁琐,必要性也不强,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科研处就将甲级资质证书复印件上需要写的项目全名,统一改成“交科院投标用”,减少了工作量,简化了流程。
“在合同管理上,我们也简化了流程。”孙志超告诉记者,以往审核合同的环节比较复杂,需要审核、清稿、再审核,科研人员可能要跑三趟才能通过审核。科研处就提出了“少跑一趟”“三趟变两趟”的提议,简化流程。如果合同中没有原则性问题,针对格式、措词等细微错误,科研处会在反馈审核意见时一并告知科研人员进行修改,如此能减少一次清稿的环节,提高审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