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政策】近日,工信部电子资讯产品管理司透露政府正通过对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援,以扶持OLED产业发展,加快扩大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量产规模,并促进大尺寸OLED面板研发。
蔓延到中国的这股OLED风潮,其实在今年伊始就似乎早有征兆。
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上,韩国三星电子和LG两家公司展出了各自最新研发的OLED平板电视。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三星诉11名前员工泄露OLED技术案”再次把OLED产业的竞争态势表露无遗。
据了解,目前全球OLED面板供应中,三星占了99%的份额,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同时,三星还在大量收购专利。柯达破产后,三星趁机收购了柯达拥有的OLED核心专利。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OLED产业化有三大障碍:一是难以找到有量产经验的***,三星控制得很严;二是设备,三星控股了很多韩国设备厂,对中国购买设备也有限制;三是材料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又是独家给三星供货。
“OLED产业化比PDP、LCD难得多,许多设备需定制。厂房精度要求更高,材料与产品结合紧密。如三星AMOLED的IC芯片,即使购买了也需与产品一一对应才能使用。所以,OLED制造有很多know-how。”
眼下,除了韩国厂商,日本和中国台湾企业的加入也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松下集团近日对外宣布计划投资300亿日元对OLED面板量产技术进行研发。同时也将加快大尺寸家用型以及商用型OLED电视产品的研发工作,并力争在2013年后上市。
而中国台湾面板巨头友达的加入,也使得OLED成本高不易普及的现状似乎有了转机。作为全球第2家量产AMOLED的面板厂,近期,友达和日本索尼颇为亲密。双方宣布今后将有更密切的技术合作、产能共享,预期年底会在6代线投产32英寸以上大尺寸OLED,并预计2年后成本竞争力不输LCD面板。
我们把目光再转回到中国。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和大学的实验室都能做出OLED,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问题是能否做到高品质和高良率,做100片成功1片还是99片。
对于如何引进人才,一家国内显示企业推崇起“迂回策略”。“我们的***都不会直接从韩国企业挖过来,一般让这些人在大学里任教一年,再引进过来。我们这里的韩籍工程师,许多人在三星和LGD都干过,人才流动在这一行很普遍。”
他们之前收购了一家韩国公司,在支持液晶生产线上马的同时,还有一个小组专门做OLED研发,并负责培训,许多国内工程师都被派到韩国培训。“我们‘多条腿’走路,除了韩国工程师,还有日本工程师、台湾工程师以及大陆的大学教授。”
除了用于显示面板,OLED在照明光源上的应用也是颇多争议。
去年8月,在《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犹他大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OLED获得高发光效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先前认为OLED最高可以将63%的电能转化成光能,现在看来,OLED的光电转化率仅为25%。
但近日,日本九州大学一名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却开发出了发光率高达86%的OLED材料。新材料不仅有不使用贵金属铱,且其适合有机分子发光的能量状态从普通的25%大幅提高到86.5%。
这种新型OLED材料的问世,也使得业界对于OLED应用于低功耗电视机和LED照明的开发倍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