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北京新三板交易所的定位和功能,并将新三板挂牌企业范围一次性扩容至全国。
在经历了多年的沉寂之后,备受关注的新三板扩容,终于成为了资本市场一个实质性的内容。可以说,此次扩容政策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全国性股权交易平台“沪深垄断”格局。
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339 家左右,总市值约400 亿元。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新三板累计将有7000 家左右企业挂牌,总市值有望扩大至1.4 万亿元左右。
券商迎机遇
在这场资本盛宴当中,最先受益新三板扩容的,莫过于券商。国信证券场外市场总经理鲁先德认为,以前券商只能局限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展开业务,而根据现在的新政,新三板挂牌公司将不再受高新园区的限制、不受所有制的限制,同时也将不局限于高新技术企业,对券商而言,无疑是一重大利好。
在券商的业务战略规划里,新三板的全利益链始于企业的挂牌,伴随企业的发展而形成全服务链。例如对拟挂牌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直投业务,双边报价赚利差、多轮融资并购的做市商业务,主办费、定增财务顾问费及股权投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费、买方业务等挂牌业务,联动企业高净值投资的经纪业务以及IPO 业务(转板、介绍上市)等。
在上述众多可盈利业务当中,手续费收入和做市商收入将给券商业绩带来10% 以上的业绩贡献。不过,国信证券新三板投资部景佳对本刊记者直言,券商投资新三板,赚取100 余万元的挂牌费,并非是其最终的目的。“我们投资一个项目组往往都要花半年时间,事实上挂牌费与成本之间几乎持平,并非是盈利的关键所在。对券商而言,更为看中的是,企业后期的并购重组、定向增发、上市等业务,券商若能早期介入,便可以对企业建立起全套服务。”
另据国内某知名券商分析师透露:“目前券商在新三板上的盈利微乎其微,即便做到5 个新三板企业的业务,所能获得的佣金,仅仅能与1 个IPO 项目所赚取的佣金相持平。”
诚然,券商在新三板上的佣金收入必然将比以往少很多,然而新三板作为一个长期铺垫的平台,其未来能产生的效益不容忽视。券商可以通过挖掘当中高成长性的企业,为其提供金融产品,并获取高额回报。
据了解,目前券商针对新三板已推出了多种金融产品,如私募债券、理财产品等,均是券商重要的赢利点。
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券商所采取的首要策略是广撒网、进行圈地运动。
正如多年券商在纳斯达克挖掘到苹果那样,今天的券商也希望未来能在新三板上,挖掘到类似苹果这样市值抵得上几个微软的企业。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在新三板上挂牌的企业,必然将达到千家之多,“若是每年能够挖掘到一、两家高成长性的企业,对券商来说已经足够。而券商如今广撒网的策略,每年也总能在上面发现几家有价值的企业。”九鼎投资公司分析师刘阳(化名)。
投资者寻求“并购”
在这场资本盛宴当中,当之无愧的受益者还有创投公司以及众多苦无融资出路的中小型企业,尤其包括LED、新能源、高端装备企业在内的一批难以达到主板上市条件,又急于需要资金发展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这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整个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将发挥不可小视的作用。
由于现有的新三板企业均已完成了股改,信息相对公开透明。这样的先决条件,注定了上述企业资源的可靠性,能够吸引到众多投资商的目光,也就不难想象。同时,这种高度的透明,对众多投资商而言也意味着一种均等的机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标的资源,对机构投资者下一步的并购,无疑是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三板扩容政策正式公布之后,国内瞬间掀起了一场“抢单潮”,众多机构投资商均开始寻求标的企业,为未来的并购开始做出铺垫。“这是一场时间的战争。” 刘阳笑称。
此外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将给创投类公司带来新的退出渠道,创投公司所投资项目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不仅如此,对创投公司缩短投资周期、降低风险,以及增强收益的稳定性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北京大通万银投资管理中心一位不方便透漏姓名的人士谈到:“公司之前投资一个企业或项目需要很长的周期,我们可能需要花费2-3 年的时间,去等待企业完成自身的规范化管理。而现在新三板对企业有了规范和考察的标准,这样我们便可直接进入到后期的投资阶段,与企业展开投资交流。”
从长远来看,新三板的扩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曲线,为资本市场储备了众多优秀的企业资源,对投资机构扩大投资市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获政策红利
此外,高新园区内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还能起到规范企业的示范性作用,“规范也意味着所有的税收必须如期缴纳,会给政府带来更多的税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挂牌企业数量本身对于地方政府也是一个政绩指标。”上述风投人士坦承。
对地方政府而言,企业入驻高新园区后,能够享受到一系列配套政策所带来的利好。比如以后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一旦增多,同时交易活跃,就可能会吸引大量投资。
至于企业挂牌新三板所花费用,正如景佳所说,政府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政策性补贴,往往都足以支撑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所花费的资金。“以深圳为例,政策规定对南山科技园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补贴为180 万元,而挂牌费仅仅只需要100万元上下。”
景佳还强调,“新三板扩容的最大意义,是扩大了直接融资的比例,对我国市场经济模式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以往中国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决定了它的目光注定只能停留在大型企业或国企身上,小微企业很难向银行贷款。但现在新三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事实上,在许多业内人士眼中,即便是新三板,未来也必然会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即好的企业和项目会引来投资者的争相入股,而部分企业则注定会无人问津。
鲁先德表示,新三板扩容之后,会更有效的促进企业在新三板的运作。因为之前全国各地政府都已出台很多
政策扶持高新企业,同时企业也很乐意在新三板上市,只是由于入口堵上而无法实现罢了。如今新三板开闸,这些企业会有更积极的动作,而之前的扶持政策也将同时落实两者并行将取得更佳效果。
在日前刚完成新三板上市的LED 封装企业--上海鼎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胜看来,在新三板上市之后,鼎晖科技也告别了此前依靠自有资金“低速慢跑”的状态,希望通过机构投资人的注资,进一步维系中高端市场的产品质量。尤其是在目前LED 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行业整合风起云涌,鼎晖也有望借助新三板上市的契机,寻求并购做大做强。
近年来,随着国内LED 行业技术日趋成熟,产品性价比逐渐接近传统照明,LED 照明需求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国内LED 企业数量多、体量小,急需在资本市场融资从而快速扩充规模,分享照明红利。
即使是在IPO 顺利进行的时期,也有很多中小型LED 企业,因为自身原因,达不到主板上市的要求,而这其中有很多营收规模已经达到1.5 亿以上的企业,而新三板的扩容无疑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一条新的融资之路。
“现在国家多层级的资本市场发展,新三板、中小企业板块,目前是国家非常重视的。可以解决企业暂时上不去IPO 的困难。还有一部分IPO 企业,它要达到上市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近年有所退化的话,可以退到新三板,新三板解决这个难题。” 中信证券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陈舒曼表示,中小企业就是实体经济、一个国家的未来。LED 作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来说,银行、PE、民间资本投向这个方向,它们是非常有自己的眼光。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上市顾问总部副总经理吴九飞认为,一个企业发展,上市是发展过程中的手段,是路径,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企业从业务上、自身实力、财力上的壮大。新三板就是上大学前的一个预科,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达到上市标准。但是其他主流方面已经非常好了,要么是规范做得很好,要么是业绩做得很好,要么是未来会做得很好。这样的企业在新三板比较合适。
而目前LED 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新三板无疑是很多企业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