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扶持 > 项目动态 > 项目动态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TDD  2019-03-21
  国家项目扶持网讯 党员干部扶贫帮困“走亲戚”,特色产业发展焕发生机,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精准落地,道路、学校、卫生室等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时下,行走在彭水的山川田野间,砥砺奋进、脱贫攻坚的热潮扑面而来。
 
 
  2018年,彭水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突出对标对表,强化精准施策,聚焦重点难点,夯实攻坚保障,下足“绣花”功夫,走出了一条富有彭水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截至2018年,全县贫困村减少至6个,贫困户减少至3482户,贫困人口减少至12266名,贫困发生率降至2.5%。
 
  2019年是彭水脱贫摘帽的决战决胜之年。全县上下正踏着“整县摘帽”的鼓点,坚持定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深处着力,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昂扬姿态,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小康之路。
 
  培育特色产业 拓宽脱贫致富路
 
  早春二月,走进彭水润溪乡樱桃村“寻梦山谷”度假区,整齐排列的大棚生态采摘园里瓜果长势喜人,养殖基地内山鸡飞舞,乡村道路蜿蜒,景观亭装扮其间,一幅乡村休闲画卷舒展。在山鸡养殖场内,工人们正忙着配备饲料,修补圈舍,为山鸡的春季孵化做准备。
 
  “我家流转了12亩地,一年有4200元流转费,加上我们老两口每年2万多元的务工,不仅摘了‘穷帽子’,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村民喻海子笑着说,曾经这里荒草丛生,而今这般生机,全靠晏洲这小伙子。
 
  喻海子称赞的晏洲是一位80后,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在主城工作的机会,毅然返乡创业养殖山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流转村民土地搭建正规鸡舍,成立珍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年最高存栏量可达上万只,同时打造了一个集养殖与旅游于一体的“寻梦山谷”生态度假村。
 
  如今,有61户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度假村,每年可享受分红。2018年,度假村为30户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了50只鸡苗和围栏网,养成后回购,贫困户每年可增收3500元。产业带动为贫困户插上持续增收的翅膀,这只是彭水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彭水着力构建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等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深化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打造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2018年,彭水红薯全产业链年收入达5.6亿元,烤烟产业年收入达5亿元,畜牧业年收入达10亿元,种植前胡2.3万亩成为全国单品种植最大县,7500多户贫困户通过旅游产业实现增收。累计建成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324个,基本实现了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网络交易额达16亿元,带动1万多户贫困户增收。
 
  强化政策兜底 织密脱贫保障网
 
  家住彭水龙塘乡黄金村的贫困户高应淑患有严重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2017年,她在龙塘乡卫生院多次住院,各种医疗费用5万多元,经医保、贫困户医疗救济等多重报销后,报销比例超过92%,算下来,自己几乎没花什么钱。“原来怕得病、怕看病,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让咱们看病负担轻多了。”高应淑激动地说。通过健康扶贫,彭水为贫困户燃起新生活的希望之火。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为不让“病根”变“穷根”,彭水健康扶贫“对症下药”成效明显,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额医疗)、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医疗基金救助、精准脱贫保报销(大病商业补充保险)五重保障的基础上,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每年安排2000万元,给予基本医保之后的二次报销和一次性补助。通过五道保障报销后,剩余部分再由民政医疗救助或由慈善机构给予救助。同时,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方便群众少跑腿。
 
  2018年,彭水8.04万人次贫困家庭疾病患者获得医疗扶贫专项基金再补助,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至7.12%,健康扶贫工作获全国医疗扶贫工作先进县表彰。
 
  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彭水着力健全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县级、乡镇(街道)、村组及学校“四 位一体”的控辍保学机制,以“送教上门”为辅助措施,2018年,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5万人次、资助金额7755万元,在校大学生稳定在2万人以上。
 
  为探索出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就业扶贫之路,彭水狠抓特殊困难群体保障,2018年,为贫困家庭落实公益岗位3184个,按规定将1.19万名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完善落实农村“三留守”和重度残疾人保障机制,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8696人。
 
  夯实基础设施 补齐短板惠民生
 
  初春时节,走进彭水大垭乡大垭村2组,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在山间蜿蜒延伸,犹如一条白练将各家各户连接为一体。
 
  “以前出门办事走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现在公路硬化到家门口,我们致富更有信心了!”村民胡建华看着家门前的这条水泥路十分感慨。2017年6月,彭水交委启动“扬灰路”的硬化工程,这条起于唐家坝,止于黄泥堡的公路,全长7.68公里,投资385万元,今年6月将建设完工。路通,业兴,人和,随着公路的硬化,大垭村也在发生着喜人变化。
 
  彭水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大力实施交通、水利、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安全无保障等突出问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夯实脱贫攻坚的“硬底盘”。
 
  2018年,脱贫攻坚在彭水广袤的乡村结出了一颗颗民生改善的硕果。实施饮水全覆盖工程1240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3800人;建成村通畅公路325公里、通达公路245公里、人行便道510公里;村级电商服务点324个;实施C、D级危房改造313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6万户,完成改厨10067户、改厕12967户、院坝硬化102万平方米;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自然村通达率以及脱贫村通客车率、通动力电率、光纤覆盖率、电子政务覆盖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
 
  推进“志智双扶” 提振脱贫“精气神”
 
  “我不想靠着低保金过日子,我不想变成‘等靠要’的那一类人。没有双手,我就用双臂脱贫!”近日,在彭水扶贫工作大会上,来自三义乡龙合村的脱贫典型宿祖兵讲述着自己的脱贫体会、致富经验。他身残志坚,凭借乐观的心态和勤劳,在驻村工作队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发展烤烟种植和肉牛养殖,撑起了全家的脱贫致富梦,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实践凝聚了精神动力。
 
  为了让贫困户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彭水通过扶志,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致富信心,通过深入开展“榜样面对面”宣讲活动,以身边的致富带头人例子鼓舞人心、提升士气、激发内力,打造脱贫致富典型,以典型人物宣扬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把市上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积极推进文艺下乡,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幸福感;2个深度贫困乡各1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建设和精神扶贫工作。
 
  同时,彭水通过开办“扶贫夜校”、“梦想课堂”等,挑选致富能手、文艺骨干、民间艺人、大学生村官等组成讲师团,以引领社区群众逐梦为立足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围绕讲人生理想、做事道理、科学真理、社会心理4个方面,开设“时事课堂”、“法制课堂”、“田间课堂”、“健康课堂”等,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理论和技术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引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他们从“门外汉”成为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操作的“土专家”。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脱贫攻坚,尽锐出战,彭水将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足“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以决战之心打赢决胜之战,确保实现脱贫摘帽!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