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办理时间缩减了、项目审批程序简便了、乱收费的情况几乎没有了、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明显改善了……日前,记者跟随国务院办公厅第十督查组,在陕西开展“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一路上企业、群众纷纷为这项改革点赞。
“放管服”改革之所以成效显著、深入人心,根本原因是号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回应了广大群众长期以来的关切与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系统、规范的决策机制、制度体系和服务平台,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好的调适能力,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治理能力在不断进步,但时代还是会提出新的挑战。今天,面对经济新常态,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当前正在推进的“放管服”改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简政放权,正在让创业创新“轻装上阵”;加强监管,正在让市场运转更健康;优化服务,正在让政府公信力不断增强。督查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些互相配合的改革,不仅切实改善了中国人的办事体验,也提升了中国人的发展自信。
直面新形势、新问题的“放管服”改革,不仅是政府以一场“自我革命”,来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治理能力的提升,来开启发展新局面。因此,除了企业登记和群众办事效率,督查过程同样关心现阶段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后续问题,比如企业开办后效益怎么样?项目建成后,能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什么改观?等等。
事实上,“放管服”改革的效益,不仅应体现在办事窗口,更需体现到市场发展和社会服务上。在陕西安康政府负责人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办理营业执照简单了,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哪销售?我们每个季度都要奔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品牌推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越是地区偏远,这种需求越强烈。安康市紫阳县城区不足3平方公里,却有着近5万人口,据说想在这里找100亩平地,都难于上青天。“基础薄弱,再加上繁琐的审批手续,怎么可能对企业产生吸引力。如今‘放管服’改革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多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已经在这里落户。”紫阳县政府负责人说,“我们不仅关注每天来政务大厅办理证照的企业有多少,还把注意力集中在沟壑山谷中的贫困群体,不仅想着把企业吸引进来,还要努力通过它们把产业发展起来,进而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当头炮。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取消和下放了一批审批事项,为发展增添了动力。我们应该充分释放这项改革带来的红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让这项改革产生经济、生态、民生等多方面的叠加效应,也让发展更持久健康,新动能不断涌现。当这样的改革成效形成稳定的社会预期,群众对办事窗口的点赞,也必将深化为更高层次上对体制机制的认同、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这才是这场改革的根本价值和最大魅力。(作者为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记者 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