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3年,中国服务业FDI金额占总比首超50%,达到了52.3%;到今年前8月,服务业FDI达519.4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0.9%。
特约记者 张梦洁 北京报道
一周之内,中央高层两度为外资进入中国吃“定心丸”。
在9月9日的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态,中国利用外商投资总政策不会变;6天之后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中,“利用外资政策不变”再次被重申。
“利用外资是我们的长期方针,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该会议如是指出。
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中美经济关系研究室副主任曲凤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实际释放出了非常积极的政策信号,“我们对外资整体上积极欢迎,而且政策方向也不会调整”。
反映在数据上,同去年的大幅波动相比,今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FDI)增速均处于正增长区间。8月单月,FDI金额542亿元人民币(折87.1亿美元),同比增长22%,增幅创下了年内第二高点。
“利用外资政策不会变”
近日一篇名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迅速引起舆论发酵,问题背后,实则是关于外商投资中国的信心。
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加之近期资本市场的波动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因素,“外资正在加速流出中国”的声音此起彼伏。
尤其是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更是让外资撤离中国之声甚嚣尘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外汇储备距2014年6月的历史峰值减少了约4300亿美元。
“资金流入流出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客观上没必要因外汇储备短期波动而过度关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区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实际从中国资本来看,并不缺外汇,而且流出去的资金多是“热钱”,与实体经济关联不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亦持此观点,他认为,“资本加速流出去的多是想在股市赚快钱的资金。”
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此前数据显示,在截至8月26日的一周中,约有40亿美元资金流出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剔除中国本地基金),创2000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单周流出。但随着中国政府采取新的刺激措施以对抗经济增速放缓和防止通货紧缩,截至9月9日当周,中国股票基金的资金流出又降至8月初以来的低点。
表现在FDI分行业数据上,上半年吸收外资增速最高的行业为金融服务业,创下了426.7%的峰值,但转眼到8月,这一排名已被高技术服务业(59.1%)所取代。
“中国吸收外资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本的双向流动都在增强。”刘学智认为,而在这流出中国的资本中,既包括受中国投资回报率下降以及美国加息预期增强所回撤的资金,也包括因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等战略而主动走出去的资本。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7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设立企业217家,同比增长19.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6亿美元,同比微降1.3%。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动力,对外开放尤其是其中的外资开放,成为深改组第十六次会议的焦点之一。此次会议要求,要把利用外资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扩大对外开放要同实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紧密衔接起来,同国内改革发展衔接起来;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利用外商投资的总的政策不会变,但具体政策确实在变化,而且是在向更多吸引外资、放开更宽领域的方向变化。”李克强在近日的达沃斯论坛亦表示,比如今年中国继续扩大外资投资领域,限制类项目取消了50%;同时把外商投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现在需核准的项目大约只有5%。
跨国企业追加对华投资
在今年全球投资不佳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可谓稳步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与去年吸收外资9个月都处在低位徘徊,甚至7月增速更是创下了两年最低值相比,今年以来,吸收外资不管是单月增速、还是累计增速,都处于正增长通道,自1月来连续5个月的累计增速都在10%以上。
“从今年数据来看,外资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刘学智分析说,虽然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由于外资总体占GDP比重不大,所以外资增速依旧可观;而且由于利用外资结构已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向靠服务业拉动,因而受工业、房地产拖累的宏观经济,并未在吸收外资上显现。
2013年,中国服务业FDI金额占总比首超50%,达到了52.3%;到今年前8月,服务业FDI达519.4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0.9%。
受这轮外资结构转型的变化,服务业发达的东部地区首先尝到了甜头。与以往中部、西部吸收外资增速遥遥领先相比,今年以来东部地区优势反转,前8月,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1%,而中西部仍挣扎在负增长泥潭。
曲凤杰认为,这恰是未来中国吸收外资的大趋势,外资企业分成本型和市场型两种,前者会因成本变化而转移至东南亚地区,但瞄准中国投资潜力的市场型企业仍旧长期看好中国。
今年前8月,合同外资金额12511.1亿元人民币(折20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52.8亿元人民币(折853.4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大众、奥迪、戴姆勒、博世、伊藤忠等知名跨国企业仍旧继续追加对华投资。
以美国为例,虽然今年前8月美国对华投资16.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9.6%。但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9月16日的例行发布会上介绍,从美国的中国商会所发布的信息来看,绝大部分美国企业对华投资仍然很有信心,此外从调查问卷情况而言,已经在华投资的企业的成长情况、盈利情况都非常良好,并且在回答相关问卷问题时都表示,“将会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反映在同期外资终止和减资规模上,“进”依旧远大于“出”。前8月,全国共计5187家外商投资企业终止,1684家外商投资企业减资,同比分别下降22.4%和18.2%,涉及合同外资金额分别为224.7亿美元和118.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4%和12.9%。
“很难有哪个国家的外资开放到中国这个程度,尽管一些国家明令开放外资准入,但真正进入后由于一些隐蔽性监管措施,实际还是遭遇壁垒。”曲凤杰表示,此前到东南亚地区调研发现,尽管这些国家人力等成本比中国低,但包括交通等在内的实际综合成本并不见得比中国要低。
她认为,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具外资吸引力的国家之一,短期内很难被超越。不过,她建议说,“虽然中国大幅放宽了外资准入力度,但需要加强外资准入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