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扶持 > 国家政策 > 国家政策 > 正文
国家项目扶持网 【编译】 作者:谨如  2017-02-22

新华社昆明2月15日电(记者 杨静)进入二月,云南多数地市已经春暖花开,而位于云南省东北角的昭通市气温依然很低,海拔稍高地方的积雪还未散去。但这个拥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11万的地方,已“撸起袖子,加油干”。

昭通市彝良县贫困户周忠琴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因为合作社负责人高红云说她家的紫薇苗已达出售标准。

“她家的苗长势不错,应该可以出5000多株。”高红云说,接下来半个月,他将收购周忠琴家的苗木。按市场价格,周忠琴至少可收入1.2万元。

经过前期详实考察,高红云决定在家乡种植绿化苗木,并于2014年成立鸿志观赏苗木专业合作社。

“苗木基地不仅是我的命根子,也是贫困户脱贫的希望。”高红云说,合作社共流转1000亩荒地,租用200亩土地,带动30多户农户,其中近20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苗木的贫困户去年每亩收入超过6000元。

“让大家见到‘实效’最重要。”高红云说,合作社可为有意愿种植的贫困户提供种苗,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以及统购统销。此外,合作社在请用劳动力方面,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

“多亏了合作社给我们指导,不然我们从没想过种苗木。”周忠琴说,以往家里更多种植土豆和玉米,每亩收入不超过500元。虽然苗木生长周期比玉米、土豆要长,但算下来每亩年收入达到了4000元。

“农民合作社架起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彝良县供销社主任陈辉越说,受地形影响,全县土地分散、零碎,农户种植品类参差不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而专业合作社汇集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

目前,昭通市贫困村已实现农民合作社全覆盖。农民合作社的建立让当地开展农业培训更加便利,农民参加农业培训也更加积极。据统计,去年彝良县培训了6000多名农民。

昭通农民合作社是云南省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的缩影。仅去年前10个月,云南省就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36个,全省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46459个。

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和平镇杨梅山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自2010年以来,当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把小米辣种植引入该村,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农户+产业”的脱贫致富路。去年村里种植了300亩小米辣,为当地群众带来45万元的收入,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双赢”。

为了让农民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云南省出台了多项促进农民合作社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政策,并积极成立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保山市五县(市、区)都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聘请有资质的会计人员,为全市农民合作社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咨询、项目工作、政策宣传等综合服务。

此外,云南部分地区还在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党支部对合作社发展进行监督规范,增强为贫困群众谋利益的动力,也增强了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贫困户可以进行土地流转、入股、参加管理,最终实现脱贫。”大理宾川县大营镇党委副书记尹中锋说,当地在大营镇萂村试点“党支部+国家葡萄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为贫困群众长期增收提供了保障,也增强了党员之间的凝聚力。“真正实现了小合作、大收益,为脱贫攻坚注入强有力的动力。”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